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学

书法在火炉里重生

2017-02-24 08:3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书法在火炉里重生——王慧玲传记文学《笔墨涅槃——张万庆艺术人生》代序□郑彦英 郑彦英与张万庆(左)合影。(资料图片)郑彦英简介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

书法在火炉里重生

——王慧玲传记文学《笔墨涅槃——张万庆艺术人生》代序

□郑彦英

wangy170245.jpg 

郑彦英与张万庆()合影。(资料图片)

郑彦英简介

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得主。曾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院长、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部著作获全国社科人文优秀成果奖。

《笔墨涅槃——张万庆艺术人生》付梓在即,我有幸看到清样,不同于张万庆先生以前作品集的是,这本书读着读着,便如同看到了张万庆先生近80年的足迹,让人感到亲切而又真实。

30多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张万庆的作品时,是他写的刘禹锡的《陋室铭》,看上去字体是魏碑,有《龙门二十品》的味道,笔画坚强梗直又顺畅如水,墨意凝重厚实又通达无阻,饱满的力度藏于骨干之间,笔墨之间,有隶的痕迹,似乎是蔡邕的隶,端正丰腴,能顶天立地。这些若有若无的隶法,只在魏碑字体的形体之内,血肉之间。即便是不懂书法的人,拿着这一幅作品,也可看出其中的气质:流利、硬朗。

那是刚刚经过十年浩劫的年月,只有读过帖或者临过帖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文化传承和个人风格。

那时候书法刚刚在业内兴起,普通人甚至不懂何为书之法,一些人由于抄大字报而练就能上墙的毛笔字,字体清晰尚且端正,看上去若美术字,便豪迈地称自己的毛笔字为书法,其实他们不知道,真正的书法家是不会言语的,报之一笑而已。

细品张万庆的这篇书法作品,给我的冲击是不小的,在世人拼命追求功名利禄时候,张万庆却钻研书法,而且已经自成一体,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我禁不住称赞:“好书法。”

他笑笑,很淡,声音平和地说:“长期在博物馆工作,爱钻研罢了,离开古人的艺术环境,古人的艺术灵魂还跟着我,或者是我心中藏着古人的艺术灵魂,而且放在心中的正地方,有空就练几笔,不敢丢。”

话很短,却说明他将书法和生活融为一体了,如吃饭喝水,每天都离不开。更重要的,他明确了自己的传承,在古人,在那些安静的岁月,在那些清静的田园,在那些爬着青藤的陋室。

那幅手札被我视为珍品,一直很好地保存着。

几年后,由文化部举办的“张万庆书法与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我应邀前往,开场时很隆重,有很多人讲话,我没听,直接到展厅里,一幅一幅仔细地观看他的作品。

用观看两个字,是我下意识的用语。但是到了展厅,几幅作品看过,我就感慨万千:这样的作品,绝不能仅仅是观看,而必须用心欣赏!而张万庆,再也不是我开初认识的那个从博物馆的书画中走出来的书法家,而应该称为书法大家!

这时候《北京晚报》的记者赵李红赶来了,她在一幅扇面跟前流连忘返,我叫了两次她都不走,说是太喜欢了,问我能向张万庆先生求一幅不。我当然答应了她。几年后,我去她家,发现这幅作品挂在她的书房,她读书和写作的时候,这幅书法作品与她在一起。

这幅作品我也很喜欢,是在一面三尺斗方上书写的团扇扇面,是一个大大的篆书:“家”,而在“家”周围,是他的典型的魏碑和隶书兼而有之的阐释性文字: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在家里,可以撒娇,也可以打鼾,可以舒展筋骨,也可以培育志趣……

这幅作品,从书法上讲,也是难得的珍品。首先是篆书“家”字,看上去简捷明快,不似一般篆书那般多弯曲生僻,而是多用通直笔画,点在横里,横竖撇捺,皆走直向,一段一段,有力推开,如一节节大而重的火车车厢,一节一节,似独立,而又相连,行走之时,带来铿锵之声。

在赵李红的书房里,我与她论起这幅书法作品。她说她对嵌在“家”字里的12个红印,非常喜欢,有如人的血液,有如苍茫世界的红日。我说张万庆先生对金石篆刻,也造诣高深,这12方印,是他自己所制,所以个个精彩。随后,我说我喜欢这幅字的笔画,每一笔不似一般书家作品的一气通达,而是阶梯式凝重和凝重中的飞白,像铺展开的烂草绳。赵李红立即反对我用烂草绳的说法,我说康有为的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像一截截飞舞的烂草绳。她一听这话,知道康有为是书法大家,就不再反对了。

进入新世纪后,张万庆在陶瓷书法上大展宏图,我有幸得到他两件作品,一件是摆件,一件是笔筒。上面的字端庄大气,蕴含深厚,如张万庆本人的学养。

摆件上的字,几乎家喻户晓,那就是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标题,这3个字用的是朱墨,红彤彤的3个大字似3个慈祥老人的气息,含蓄而又温润,字的简架结构稳重而又端庄,转折处温和交融,是一种和谐美好的态度和气息。

对书法的欣赏本已经让我陶醉,而令我更加佩服的,是张万庆先生在陶瓷上的书法。或者说把书法与陶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瓷制作品。

陶瓷是古人发明的,现代人传承下来,发扬光大。书法更是源于古人,经今人发扬光大。而将陶瓷和书法两种艺术连接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娇儿,张万庆是第一人。

墨西哥有一个寓言,一群人匆匆赶路,有一个人停下来说:走得太快了,把灵魂丢了,我要等等灵魂。

张万庆就是那个中国式的等待灵魂的人,他等的是中国文人的魂,等的是中国艺术的魂,这个魂里有书法与器物结合的美妙图像,他把这个图像加以升华,辅以现代科技,随后投入高炉,使之脱胎换骨,使之涅槃重生,于是,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在感叹人与物、物与物、艺术气质与火焰熔炉的相辅相承时,叹服张万庆贯通古今书法艺术、升腾古今炉火造化的惊人毅力和迷人魅力。

写这一篇文字的时候,陶瓷书法“夕阳红”就摆在我的面前。使我不禁联想到英文里中国的单词:china。而英文里瓷器的单词,也是china。这当然不是巧合,但令我激动的是,瓷器确实是中国最有特点的文化产品,是中国的国粹,而张万庆的书法作品与瓷器完美结合在一起,使国粹更加厚重。一如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形像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外国人说起中国人,还是说china

我下意识地念道:china,中国,china,瓷器,china,张万庆。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