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房产 房产资讯

近9成房产中介遭遇“零成交” 闭店潮倒逼中介行业变革

2017-06-27 15:1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中介经纪人赵勇正经历着入行以来最难捱的一刻: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连房租都不够。  “3·17”新政后三个月,他一单都未谈成。和他一样陷入窘境

       中介经纪人赵勇正经历着入行以来最难捱的一刻: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连房租都不够。

  “3·17”新政后三个月,他一单都未谈成。和他一样陷入窘境的,还有不计其数的经纪人和中介门店。来自云房数据与北京房地产中介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近9成的中介都面临“零成交”。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也预示着迈入“二手房时代”的北京楼市,将迎来中介行业的深度洗牌与变革。

  炒房客被挤走 中介门店冷清

  被认为是“旺季”的周末,赵勇准点上班。一连串推广电话打出去,还是只能闲坐着。“客户也不愿意来看房,大多都是问几句,继续观望等降价。”

  房屋中介门店的冷清,呼应着“3·17”新政后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急剧降温。伴随着首付门槛的抬高,以往踏破门槛的炒房客正被“挤”走。“现在来看房的,基本都是刚需或者改善性刚需,对房价的承受能力有限。”赵勇说。

  2017年5月,北京市二手住宅共成交10801套,环比下降约4成,逼近1万套的“警戒线”。

  “新政执行的3个月里,我一单也没成交。”实际上,赵勇所在的中介“大区”,5月份也仅成交一单,大部分门店都没有业绩。

  根据云房数据、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5月北京房产中介成交报告,总共1万余套二手房成交中,通过中介公司进行的为8215套。截至5月31日,北京市备案中介机构数量达到3234家,其中仅有375家中介机构在5月份有二手住宅交易记录,占比仅为11.59%。也就是说,近9成的中介都面临零成交。不仅如此,中介机构的各项指标都在走下坡路。2017年5月,北京链家新增房源与客源比3月分别下降50.8%和62.8%,处在2012年以来的历史低位。

  薪酬大跳水 两成经纪人离职

  低迷的成交量直接反映在了经纪人的收入上。

  赵勇最近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块钱,仅有底薪。这与他3月份小三万元的工资相差了十几倍。而记者也从多家中介门店了解到,一些经纪人在楼市火热时,月工资甚至能够接近十万元,如今跌至几千元的“保本儿”工资。

  中介经纪人的收入大多与成交业绩的佣金挂钩。成交的单数越多、每单的成交佣金越高,经纪人到手的薪水也就越高;反之,如果成交量降为零,经纪人的薪水也就只能依靠底薪。

  “好不容易成交一单,结果买家首付不够违约,我到手的业绩又退了回去。”链家一经纪人小刘说。由于经纪人需要向合作网站支付端口费,如果成交业绩不够,经纪人可能得倒贴钱。

  “月成交量1万套可以看做是北京二手房市场的分水岭。”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分析,如果月成交量低于1万套,就很难“养活”市场上目前的中介队伍。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经纪人已经离职和转行。“这个行业没有休息日,很少有自己的时间,高收入时还能维持,如今收入走低,也就没必要继续撑着了。”一位刚刚辞职的经纪人对记者说。

  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庆祥解释,一些资历老的经纪人还能有资源和“老本儿”可以维持;如果是新人,收入变低就很容易转向其它职业。“粗算一下,北京10万中介经纪人中,大约已有20%离开。”

  数百家中介关张 闭店潮再现

  如果算上因为治理拆墙打洞和违规代理等原因被关停的中介,北京至少已经有几百家中介关店。

  历史惊人地相似,2011年调控收紧时也遇到了中介闭店潮。

  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房屋中介备案数据,伴随着去年楼市的火热,新增备案经纪机构为465家;今年“3·17”新政前,也依然增加了79家。“现在中介门店有一定的过剩,挤泡沫是可以预见的,中介行业优胜劣汰的效应会比较明显。”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

  在楼市火爆期,中介推波助澜的行为广受质疑,并不仅仅是打骚扰电话、贴小广告那么简单。5月初北京市住建委披露,由于违规代理“商改住”、炒作“学区房”等原因,520家中介机构及门店被查处,另有138家中介门店自行关停。

  “希望此轮楼市调整,能倒逼中介反思发展模式,进而调整企业战略和服务模式,让中介行业能以规范有序的新形象赢得消费者信任。”严跃进说。(曹政)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