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学

读赵大磊《一个人的月亮》

2017-07-21 09:0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托举起大地的颜色——读赵大磊《一个人的月亮》□刘静苏东坡在《水调歌头》里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亦写道: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白写道:举

托举起大地的颜色

——读赵大磊《一个人的月亮》

□刘静

苏东坡在《水调歌头》里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亦写道: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白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然还有诸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一轮明月就是一种感情、一份寄托、一片心情、一个梦想……一个人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赵大磊在散文集《一个人的月亮》中阐述了自己对月亮的感情。无处不在的关于月亮的描写其实是自己心情碎片的整合,沿着月亮的光辉让大地上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月的色泽和光亮。其实,不仅是他,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又何尝不是挂着一轮月亮?无论它是皎洁的、满月的还是弯成月牙的,也无论我们理睬它或不理睬它,它都在我们的心头起伏,它把我们的幸福、忧伤、失落、迷茫、无助笼罩在它的羽翼下,听我们轻声细语。

在这个集子里,无论是《岁月静好》《浮生拾慧》、还是《故园情思》《时光印痕》、抑或是《季节絮语》和《大地物语》,他写景也好,写树也好,写物也好,写人也好,也在路上的跋涉、忧伤也好,都深深浅浅地植入在一个基调里,那就是故乡和故乡的大地,那是赵大磊心头一轮永不凋谢的月亮。他对乡村、对节气、对庄稼……是那么熟稔,熟稔得让我觉得我是一个没有根的人。他的散文初看很质朴,细品之下你会发现他总是不动生色地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来阐述他对某些事物和问题的看法。他似信手拈来,却又在三言两语中将一种人生的道理、生活的哲理潜移默化地融入读者的心中,让我们不自觉地去认同他的观点,让人佩服他的这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点面结合的写法。

对于在乡村生活过而现在又远离乡村的人来说,乡村是美好的、宁静的、让人回味的,正是这种情愫夹杂其中,让我们对乡村的感情总是“让我欢喜让我忧”,让我们找不到一个切入点,一不小心就将供奉心头的乡村肢解得支离破碎,让人不忍猝读。大磊的《乡村》跳出了这种圈子,不受个人情感的束缚,采取童年的乡村和老年回到乡村的比对、刻意制造的景点乡村和真正乡村的比对、乡村和城市的比对、乡下人和城市人的比对,在各种比对中,乡村的棱角就凸显出来了,它坚实地站立在那片土地上,不卑不亢、不言不语,却在千百年的坚守中活出了自己的性格和秉性。有人说: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在这个什么都快的年代里,乡村也经历着变革,然而这种变革在城市喧嚣的变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乡村里总有一个支点或是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柔软地镶嵌在我们灵魂里,让我们走遍千山万水,骨子里依然对乡村依依不舍。就如大磊说的:“它就像潺潺的溪流、微微的清风、或者悠长的竹笛,抚慰着你的情感,直抵你心灵的最深处。这就是你在喧嚣的时刻,或者受伤的时候,甚至风口浪尖上,突然怀想乡村的原因。”这种感情云淡风轻又镌永流长。

古人因对上天的敬畏,在对农事的操作和总结中发明了二十四节气,然而对于我们节气只是添加衣服的代名词,一口气读完赵大磊的《立春》《青青艾蒿》《立秋》《白露》《霜降》《冬水之美》,我简直有些惊讶了,在我眼里似乎成不了文的东西在他那里那么清晰立体地站立起来了,仿佛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季节的画卷,我们在领略四季之美的同时,也在感悟着人生与生命的更迭。每一次的立春和立秋,白露和霜降,其实都是叠加在我们身上的看不见的印痕。伴随着一个个的节气和季节,我们体会着身体的冷暖,更感知着人生的冷暖和沧桑。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个节气串起来的呀,它蕴藏在我们的体内,只是我们从来没有让它们出来透口气。

大磊对麦子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仅写麦子的文章就有《麦子》《麦香》《割麦》《敬畏麦子》《迷路的麦子》……林林总总的麦子下来,我见识了他对麦子的品性、对麦子和泥土的热爱。同样是麦子,却一篇一个风格,一篇一种表述,优美的语句时时闪现,让人陶醉。如:“这种动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条理分明。这道浪推着那道浪,后面的浪推着前面的浪,能量有序传递,麦田秩序井然,仿佛一匹飘动的绉纱,又让你觉得如坐船上,信马由缰,悠然漂流在水面之上。”“它的脊梁上,闪耀着一种代代传承的朴素和憨厚;它的香气里,流传着一种亘古的执着和温暖。”当然,在完成了一系列的麦子之后,大磊发现了另一种麦子,那就是《迷路的麦子》,他发现了绿化带上的几株麦子,它们在城市显得是那么孤单、突兀,不知所措。用城市里麦子的迷茫引出乡下麦子的幸福和农人对麦子的守望,在整个插叙部分中,不自觉地比对让麦子这种事物有了一种超出它本身的意化,最后由麦子牵引出了人。麦子原来是有脚的啊,它从乡村来到了城市,却在城市迷了路,人不是也一样吗?怀着梦想和期待信心满满地来到城市,结果在一次次碰壁中,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也找不到了来时的路。麦子和人生就在他的那句“不光县城里有人迷路,大都市里迷路的人更多。那一刻,城市里的麦子觉得自己并不孤单”中戛然而止,留给人深深的感慨和感悟。

民以食为天,伴随着对故乡的感情,他的《丝瓜和梅豆》《瓜棚记事》《苦瓜》《无根菜》也轻移莲步,走进我们嗅觉和触觉里,让我们满口生津。尤其喜欢他写的《苦瓜》,先从苦瓜的外形入手,然后写它的长势,感慨它的柔弱,忽然间笔锋一转,发现了苦瓜其实是在悄悄积攒力量,生成另一种模样,正应了人常说的那句“以柔克刚”。人生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不需要我们和强势的人或物面对面碰撞,只需稍稍转一个弯,移动一下人生的航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闯出另一条路、走出另一种风景来。苦瓜的柔韧其实带着做人的哲学,该低调的时候低调,这样的低调正是为了将来的高调。大磊从苦瓜写到了母亲、孩子和自己对待苦瓜的态度,道出了生活就是如苦瓜一样,苦尽才能甘来,“只有吃得多了,才会吃出滋味!”其实,陡然读到母亲哼唱豫剧的那一段时,感觉到有些突兀,下意识地感到与苦瓜扯的远了,联想的有些多了,转念一想,也许是母亲在哼唱的过程中,看到了院子里的苦瓜,便有了底气,心里有了对好日子的期盼。只要苦瓜还在,那么日子终究会是甜的。

大磊的文章中很多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很普通的事物,而能在普通中发现不普通,写出不平凡,除了角度、技巧、艺术美与生活美互相交织辉映外,更重要的是对这片土地的爱,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和物的热爱。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爱,才使每篇文章看似云淡风轻、落花流水,却又凝重厚实、充满思想。我觉得这就是大地的本色,是由生长在大地上的一切生物托举起来的。它们虽然零散地生长在大地上,却奠定了大地的基调,点缀了大地的活色生香。

大磊在代序《且行且歌》里说:“我最愿意的还是在红尘中且行且歌。”祝福大磊心头的月亮明亮如初,也希望他能跳出心头那轮固定的月亮,慢慢地向着光晕走去,去发现更多更好的月亮,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和感悟。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