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经济 通信科技

眼见未必为实 有种欺骗叫“视错觉”

2018-01-04 15:39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眼见未必为实 有种欺骗叫“视错觉”  静止图像的运动错觉  都说“眼见为实”,其实未必如此。有时我们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会受光、

原标题:眼见未必为实 有种欺骗叫“视错觉”

  静止图像的运动错觉

  都说“眼见为实”,其实未必如此。有时我们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会受光、形、色、位置等知觉因素的干扰,在大脑中产生错觉。眼睛不同于照相机,不是对客体的简单机械复制,是一种再加工的心路历程。眼睛所见,在很多情况下确实与视觉世界的特性相吻合,但在某些情况下,盲目的“相信”眼睛所见会导致错误,形成所谓的视错觉。

  在现实生活中,视错觉的现象客观存在。举个最有意思的例子:这件衣服让你看起来很瘦很美,其实这恰恰是服装巧妙应用视错觉,“改造”着我们的身型。

  由心理与生理两种因素造成

  对视错觉颇有研究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齐虹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对视错觉给出了清晰且严谨的解释:视错觉是指人在观察事物时受其他客观因素的干扰或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或基于经验主义、参照物的不当选择,而形成的不正确感觉。

  不同研究人员从各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视错觉定义。“视错觉是由心理与生理两种因素造成的。”齐虹认为,人类视觉的产生需要视觉感知器官与大脑共同参与,是由视神经元接收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从而作用于人脑产生的影像。“在认识客观事物和世界中,人类主要靠视觉,其次是触觉和味觉。”

  “看”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大脑可根据先前经验和眼睛获得的有限信息作出最好诠释。而心理学家之所以热衷于研究视错觉,则是因为视觉系统的部分功能缺陷恰恰能为揭示该系统的组织方式提供某些有用的线索。齐虹进一步分析称,当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的时候,视觉感知系统会先一步调出脑中存储的信息与眼前的事物进行对比并做出判断,但是,由于自身的生理限制,有些人往往无法客观真实地反应事物的本来面貌,会对于大小、长短、高低、色彩等物体形态产生视错觉。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视错觉例子有很多。”齐虹举了个最经典案例,比如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比例为33∶30∶37,而我们却感觉三种颜色面积相等。“这是因为白色给人以扩张感觉,而蓝色则有收缩的感觉,这就是色彩视错觉的效果。”

  尚无确切理论解释

  对于视错觉,迄今仍未有确切的解释。

  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曾给出三点评述: 你很容易被你的视觉系统所欺骗;我们眼睛提供的视觉信息可能是模棱两可的;“看”是一个构建过程。

  迄今为止,关于错觉的解释理论虽然多种多样,但是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很全面地解释错觉。“目前视错觉的心理学解释有格式塔理论、生态视觉理论、建构主义、亮度对比假说、视野学说、常性误用说、反常性误用说、先验论和经验主义等,但没有一种能适用所有视错觉。”齐虹介绍说,由于视觉感知的复杂性,认知能在不同层次上形成不同种类的视错觉,因此,错觉主要分为尺寸错觉、细胞错觉、轮廓错觉、不可能错觉、扭曲错觉、运动错觉。

  有意思的是,你是否会被视觉错误所欺骗,这取决于你的年龄。最新研究成果表示,儿童估量物体大小的方法与成人不同,这使得儿童可以防止那些欺骗人的视觉错误。

  生活中有妙用

  “眼见为实”显然是个假命题,因为有时候你的眼睛会“欺骗”你,而我们经常利用这善意的欺骗给生活增添些许情趣。齐虹表示,在设计领域,设计师经常根据视错觉原理,把人的经验认知矛盾化应用于产品设计,给人们带来情趣化体验。如图像融合,可以提高图像信息的利用率,提升原始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3D就是改变艺术只能远远欣赏的传统观念,让体验者大摇大摆“走”进画内与艺术作品合影及互动,极大地增添了刺激性及趣味性。海报设计就是利用视错觉反常态效果的一门视觉艺术,吸引观看者,并且在观看者心里产生情绪震荡。

  齐虹透露,视错觉不仅能给公众带来乐趣,还能清除负面影响。例如飞行员在海上飞行时,视错觉可能产生“倒飞”现象,因此,对于视错觉的理解还有助于消除人类实践生活中的消极影响,避免一些事故发生。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科技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