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强监管延续 今年罚单已超30张
摘要: 第三方支付强监管延续 今年罚单已超30张第三方支付行业强监管态势延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各分行、支行公布的第三方机构罚单超30张,逾25家支付公司“踩雷
第三方支付强监管延续 今年罚单已超30张
第三方支付行业强监管态势延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各分行、支行公布的第三方机构罚单超30张,逾25家支付公司“踩雷”。今年以来,支付行业最大“罚单”也于近日诞生——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对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开出的罚单显示,没收违法所得约1108万元,并处罚款约1453万元,罚没金额合计约2561万元。
公告显示,经查实,智付支付为境外多家非法黄金、炒汇类互联网交易平台提供支付服务,通过虚构货物贸易,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同时,智付支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对境内网络特约商户的交易情况进行检查,未能发现数家商户私自将支付接口转交给现货交易等非法互联网平台使用,客观上为非法交易、虚假交易提供了网络支付服务。此外,智付支付还存在未严格落实商户实名制、未持续识别特约商户身份、违规为商户提供T+0结算服务、违规设置商户结算账户等违法违规行为。
智付支付在其官方公众号上表示,收到处罚通知书后,已经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牵头的整改工作组,落实各项整改工作。此次被罚也是智付支付“梅开二度”。就在央行开出上述罚单的前几天,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也对智付支付进行了处罚,处罚金额约1591万元,智付支付连续两次被罚没金额合计约415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来,支付巨头支付宝也已累积了三张罚单。去年上半年,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巨头首次被罚,两家均因违反《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被罚3万元;2017年11月,支付宝因跨境外汇支付服务经营范围问题、跨境外汇支付服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问题,被处以罚款60万元。今年4月,支付宝又因客户权益、产品宣传、个人信息保护三方面违规合计被罚18万元,其中因涉及用户信息保护被罚,支付宝尚属首例。
自2016年以来,央行系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和违规处罚明显加强。截至目前,央行官网显示,已注销28张各类型业务第三方支付“牌照”;而今年以来,央行各分行、支行公布的第三方机构罚单超30张,机构和个人罚金累积约4600万元。而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央行系统2017年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出的罚单是109张,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为34张。
今年2月,央行召开支付结算工作会议时,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就强调,支付结算监管要统筹处理好“放管服”三者的关系。在始终强调严“管”,严厉打击支付乱象,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还要谋划做好更高层次的“放”和“服”工作,更好地发挥支付结算工作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4月末,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了《2018年重点抽查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对支付行业检查的重点,包括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二清”违规行为、“断直连”情况等几大方面。
5月1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谢众表示,人民银行2018年将继续大力推动我国非现金支付环境的建设,指导市场主体对企业、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产品。同时,持续做好正本清源工作,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各类违规支付行为的整顿处罚绝不手软。
在央行的强监管风暴之下,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在加速洗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支付市场的牌照数量仍然过多,随着监管的强化,支付行业走向规范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不合规的机构将逐渐被淘汰。对机构来说,短期会有阵痛,但这将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实习记者 向家莹)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