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遇“肠梗阻”偏离并轨初衷
摘要: 据《华商报》报道,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因陕西山阳县三家公立医院未补缴从2014年10月至今的养老保险,致使取消财政支付工资制度的40余名“中人
据《华商报》报道,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因陕西山阳县三家公立医院未补缴从2014年10月至今的养老保险,致使取消财政支付工资制度的40余名“中人”(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的退休金从今年1月至今无法正常发放,医保暂停。
从2014年10月起,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就已从制度上实现了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并轨。这一时间点的确定,同时使得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改革前参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中人”和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界限被划分清楚,“老人”和“中人”的养老待遇计发方式也有了明确规定。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国务院相关改革方案,无论地方何时出台养老金并轨实施方案,无论参保缴费从何时真正开始,但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得从2014年10月起补缴养老保险费——单位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由单位代扣代缴。不难看出,对于“中人”补缴社保费用,原单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不甚明了的问题,补缴所需资金是由财政补贴还是单位自筹?从制度层面来看,这恐怕不只是山阳县需要面对的难题。
据相关报道,山阳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曾给县政府打过报告,县政府也下发过督办通知,要求事业机构有关单位必须在今年4月26日前将单位承担的养老保险足额征缴至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但收效甚微。而山阳县三家公立医院院长均表示,养老保险补缴数额巨大,医院无力承担,仍需与相关部门协调。
不可否认,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费用补缴,无论是由财政负担,还是单位自筹,对两者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尤其对于那些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更是“压力山大”。即便由财政和事业单位共同负担,也存在两者之间的比例划分难题。但不管怎样,在并轨过程中,各级政府理应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让退休人员待遇遭遇“肠梗阻”。当一项改革的负担最终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不能让百姓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显然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据《快乐老人报》)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