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学

洋油灯

2018-11-23 08:19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中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的老家平舆县高杨店农村,晚上照明基本上都是用洋油灯(煤油灯)。 洋油灯的得名是因为在煤油灯广泛使用之前,是用豆油等植物油用来照明的(蜡

□中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的老家平舆县高杨店农村,晚上照明基本上都是用洋油灯(煤油灯)。 洋油灯的得名是因为在煤油灯广泛使用之前,是用豆油等植物油用来照明的(蜡烛因为价格贵,一般只有过年时才用)。那时候,凡是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乡下人都会在名字前冠以“洋”字,诸如洋犁子洋耙,洋车洋火……洋油由供销社统一供给,虽然只有几毛钱一斤,但人们也不能放开了用,只要勉强能照见东西就可以了。日落而息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节省油,所以,那时候的乡村到了晚上总是黑乎乎一片。偶尔看到一束刺眼的亮光,那是有人在用手电筒照路。

洋油灯大都是手工制作的——找一个墨水瓶,拧掉盖子,再找一个铜钱,然后用棉线捻个灯芯,顺瓶口放下去,一盏洋油灯就做成了。供销社也卖罩子灯,带座的灯上面扣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玻璃罩,一来挡风,二来油烟顺着罩往上走不熏人。灯头上还有个小铁柄,左右旋拧,可以控制火苗的大小。不过一般家庭是用不起的。生产队的牲口屋里有几盏带提手的马灯,除了喂牲口照明以外,晚上加班干农活也能用上。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后,学校教学抓得紧了,初中生开始上晚自习。那时农村学校还没通电,上晚自习只有用洋油灯。自习铃声一响,油灯纷纷点起,教室里一片灯光。低声诵读的呢喃,蚕吃桑叶般沙沙的写字声,加上洋油灯芯子燃烧的哔剥声,汇成了一首动听的晚自习交响乐。猛然听到“砰”的一声爆响,那是顽皮男生的恶作剧——将一粒粗盐放在灯芯,盐受热到一定程度就会炸响,胆小的女生吓得尖叫,男生们则得意地坏笑,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出现少有的活跃。有时候正好被老师逮住,或有人报告了班主任,轻则被撵出教室罚站,重则“上办公室”挨一顿狠训。几十盏灯同时点着,教室里便弥漫着浓浓的煤油燃烧的味道。

后来,学校给每个班级配了一盏汽灯,虽然也是烧煤油,却节能环保,亮度也强多了。再后来农村就用上了电。

洋油灯伴我度过了两年的初中时光,油烟袅袅、灯火飘忽中,我预习、复习、做习题,背课文、背单词,有时候还偷看杂志。就这样学完了各门功课,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较好地完成了两年的初中学业。

与洋油灯相伴的日子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我还会时时想起。求学是艰苦的——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以荻画地、映雪囊萤……知识的获得、学业的成功是不可能轻而易举和一帆风顺的,除了吃苦勤奋外,别无他途。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