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道河上的“牛司令”
摘要:□全媒体记者 周心放 通讯员 陈远志12月15日,泌阳县铜山乡格外寒冷。在十八道的深处——铜山乡闵庄村,记者见到了贫困户黄道耀。这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右
□全媒体记者 周心放
通讯员 陈远志
12月15日,泌阳县铜山乡格外寒冷。在十八道的深处——铜山乡闵庄村,记者见到了贫困户黄道耀。这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右手天生残疾,但在他的身上,生动地讲述着一个身残志坚的贫困户依靠天然荒坡养殖10多头牛,通过辛勤劳动摘掉穷帽子的感人故事。
今年40岁的黄道耀,天生右手残疾,一家五口人,夫妻二人、两个孩子,还有一个长年有病的岳父,一家人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他们一度对生活丧失了信心,
2014年,黄道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随着县卫计委驻村工作队和县工商局驻村第一书记李勇的到来,黄道耀一家的生活才慢慢发生变化。
为了帮助黄道耀早日摆脱贫困,李勇多次到他家走访,并帮他制订了脱贫计划。
“道耀,你身体不好,不能出去打工。你看咱闵庄山多、沟多、坡多,草也多,水丰富,为啥不弄两头牛在这荒坡上放?省料还省工,最适合你了。”在一次走访中,李勇开导黄道耀。
黄道耀夫妇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颓废的精神状态中走了出来,并自筹资金养了两头小牛。从此,闵庄村的荒山上多了两个勤劳的身影。
黄道耀夫妇每天一早就把牛赶到山上,从东坡到西坡,从南沟到北沟,弯曲的十八道河见证了他们不甘于贫困的努力。
闵庄村面积较大,有44平方公里,有时放牛跑得较远,中午赶不回去吃饭,他们就随身带点儿干粮,渴了就喝点儿山间的泉水。赶上雨雪天气,夫妻俩就提前存储些饲料,早上起来铡草、配料,如同抚养婴儿一样精心照料两头小牛。
在搞好养殖的同时,黄道耀还在周边的山坡上兼职做起了伐木工,一天也有不少收入。
如今,黄道耀养的牛从当初的两头发展到如今的十几头,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牛司令”。2016年,黄道耀家成功脱贫,成为依靠劳动光荣脱贫的典范。
“感谢驻村工作队和李书记的帮扶,如今我虽然脱了贫,但还在享受各项政策,包括教育、医疗、残疾人补贴及公益岗、产业分红等,我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虽然我右手残疾,但我还有一只健全的左手,将来我一定带着全家好好努力,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黄道耀对记者说,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