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流动的文化长廊
摘要:为此,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并强调要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创意港】
作者:李慧
从杭州运河广场翻过那座古老的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就在眼前。老房子、石板路,见证着昔日运河沿岸的繁华风光。举目远眺,缓缓流淌了25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宛如一位女子,窈窕而静谧。烟雨中的楼台、湖泊中的莲舟和周而复始的驳船,展现着大运河千年后的风姿和活力。
大运河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贯通南北,串联起沿线三十多座城市,催生了一批运河古镇、古街、古村。滚滚流淌的运河水,孕育了兼收并蓄、包容多样、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扬州的繁荣,沧州的雄浑,拱宸桥的车马,洪泽湖的涛声,运河钞关的繁忙,古纤道的印痕,都一一铭刻在运河沿线古老和丰富的历史中。
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连串数字,不仅镌刻着大运河的时空跨度,更标注着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大运河是经济交流的大动脉、文化融合的主纽带,也是沿岸城市的母亲河、对外交流的开放地。因漕运而生的千年运河催生了一大批运河城镇,运河和城镇自古构成了“命运共同体”。运河河道的变迁不仅影响着沿河城镇形态的变迁,而且创造出沿线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与生活方式至今仍清晰可见,成为一种活态传统和宝贵资源。
长期以来,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合作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如今,随着运河文化带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将和运河古城镇及其地域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为运河文化保护、生态建设和城镇发展带来一次历史性机遇。
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的文化遗产,促进了中国南北方文化的交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既要认识到保护运河文化动脉任重而道远,又要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通过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守护流淌的文化长廊,让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在今天得到彰显。
为此,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并强调要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要立足“保护好”,全面深入梳理大运河遗址遗迹、历史文脉、产业布局、生态环境,高质量高标准编制规划,按照科学分类、专业分级的要求做好保护工作。要坚持“传承好”,有效提升水系质量和沿岸文旅品位,打造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和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实现古今交融、交汇融合。要注重“利用好”,充分发挥大运河在文物保护、文明传承、环境保护、和谐宜居、旅游休闲等方面作用,探索出一条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协调推进、融合发展之路,延续壮美运河的千年神韵,使之成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5日 05版)
责任编辑:吴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