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名人库

马健中的书法人生 ————记确山籍著名实力派书法家马健中

2019-11-15 09:20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马健中简历 马健中,1968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曾荣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全国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奖”,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书法百强榜“十佳”。

□阮晓林文/图

2019年5月,正值春夏之交,浙江省绍兴市酝酿着一场难得一遇的书香盛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以下简称中书协)举办的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学术性最强的“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书法与当代创作”研讨及作品展,在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江浙古城隆重举办。作为中书协人才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旨在以古今交流对话的形式,发现人才,推动我国新时代书法创作和研究。

经过专家评委审看、评点、评议、复议四个程序,最终从全国各省、市书协筛选出的374位优秀书法家中评选出96人,展览其书法佳作。作为书法大省,河南省书协报送了十二位,两人有幸榜上有名,马健中居其一。今年8月下旬,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评选揭晓,马健中首次以隶书作品入展,这是他自2004年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以来连续五届入展。

这些骄人的成绩,证明了马健中在书法艺术创作上的雄厚实力,也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书法界的地位。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健中2019年8月13日参加“翰墨中原——河南省第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颁奖仪式后,从郑州匆匆赶回老家确山县。傍晚时分,突然下起了大雨,家乡的朋友在县城一个十分简陋的小饭馆安排了晚饭。雨越下越大,晚饭后,我们就近投宿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小旅馆。进了客房,我一个劲抱歉此行食宿安排不周。健中若有所思地望着我说:“你老兄可能不知道,我是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村家庭长大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店公社(镇)是确山县出了名的穷乡。独山大队(村)刘楼小队(村民组)又是刘店公社(镇)最贫穷的自然村。1968年马健中出生时,独山村的劳动力一天工分的分值不到一角钱。

生活的贫穷,没有挡住中国方块字对五岁的马健中的诱惑。那时的他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对村头院墙上的大字标语和自家门框两旁的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用树枝比照着那些或简或繁的汉字,在地上划来划去。

到了上学的年龄,马健中的铅笔书写能力明显高其他同学一筹,他写出的每一页字,都会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嬉戏打闹去了,马健中却端坐在座位上,一笔一划地模仿着课本上的楷书字体。

小学三年级那年,班里第一次开“毛笔字课”。马健中十分好奇:绒毛一样柔软的笔尖,怎么能写出钯齿般钢劲有力的“颜体”? 

因为写字的基础好,马健中的毛笔字很快在班里脱颖而出。教室后墙的学习园地里,每期都少不了他画满红圈的作业。家里的墙上、门上、石板上……一切能写字的地方,都被他用毛笔填满了。

马健中对毛笔字的热爱,引起了宋鸿儒老师的关注。宋老师解放前是私塾出身,国学及翰墨修为方圆几十里闻名,能写一手文气十足的行楷字,公社或学校有写会议横幅、宣传标语之类的活儿,都要请他操刀。宋老师十分欣赏这个爱写毛笔字的孩子,他把自己能讲出来的书法知识,毫无保留地传给他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入室弟子”。

一个生来与书法结缘的孩子,很不幸生长在十分贫困的家庭里。马健中的父亲在公社当炊事员,微薄的工资不够支付四兄妹上学的费用。母亲既要挣工分,又要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全家人都不支持马健中这个光花钱不挣钱的爱好。父亲多次劝他放弃舞文弄墨的想法,上完初中就回家种地,好减轻母亲的负担。

在全村人眼里,一向老实听话的马健中,为写毛笔字和父母顶起了牛。家里不给他钱买墨汁,他就拎个化肥袋子,一个下午把全村56户人家的地锅和烟囱搜刮得干干净净。村里人都收工了,他才拎着满满一化肥袋子“战利品”回到家。

地锅烟灰因含油脂不易溶于水,马健中偶尔在一本科普书上找到了“窍门”。在母亲蒸米饭时,他就悄悄多加些水,用多出来的米汤兑到锅烟灰里做成一大缸土墨汁。写毛笔字没有纸是个大问题,收集同学们废弃的作业本,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办法,又一次挨家挨户寻来许多化肥袋里面那层薄薄的塑料膜,经过简单处理后就可以在上面写字了。那时家里没有电灯,马健中就用一个废弃的罐头瓶做成一个油灯,写着写着墨水就结冰了,两手冻得先紫后烂。每一次写满字的塑料膜,他都要到塘里冲洗干净晾干备用。聪明的马健中就用这样的土办法解决了练字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一步步坚持了下来。

1982年是马健中书法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十四岁的他读初中二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县文化馆有一位叫张习明的老师精通书法,便把自己中意的几幅作品寄了过去,还附上了一封朴实而诚挚的“拜师信”。一个星期后,他收到了张习明老师长达五页的回信,信中肯定了他的书法基础,高度评价了他热爱书法的刻苦精神,表示愿意为他今后学习书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那些日子,马健中为这封充满爱心和热情的回信激动得寝食难安,揣在兜里一天看上几遍。从此,他在张习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走上了正规而系统的书法学习之路。1987年,还在读高中的马健中的一幅书法作品,获得“全国大中小学生书法竞赛(中学组)”一等奖第一名。他书法生涯中的这第一张捷报,成为激励他发奋学习书法艺术的强大动力。

 爱拼才会赢

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黑透了,外面的雨一直在哗哗地下着,偶尔还伴随着隆隆的雷声。健中看到雨水顺着客房破旧的纱窗飘进屋内,便起身把窗户拉上,雨声顿时小了许多。他回到座位上,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那年离开家乡去京城拜师学艺,也是在这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

1988年,马健中即将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高考。班里的同学都在夜以继日地备战做最后的冲刺,他却像平时一样悠然自得地在寝室里闭门练字。不久,班里便爆出一个惊人的“大新闻”:各门功课均名列前茅的马健中放弃高考,要去北京打工。面对家人的阻拦、同学们的不解、老师们的遗憾,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人生之路。

那是一个漆黑的雨夜,身边没有人送行。马健中背着简单的行李,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他要在这个仰慕已久的书法大家荟萃的陌生大都市里孤身打拼,通过拜师学艺,实现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都说北京人清高,但在马健中求教的书法老师中没有一个人拒绝过他。这些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的热情和善良,深深温暖着一个举目无亲的“书法游子”的心。往往是那些老师在收到马健中夹带着自荐信的书法习作后,先是被这个年轻人扎实的书法基本功所感染,接着为他热爱书法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于是,择日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便在情理之中了。老师们每次对他的习作中肯的现场点评,都是对他莫大的鼓励和帮助。

在北京打工的日子里,马健中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打工之余的时间,他都花费在了学习和练习书法上。将近两年时间,他换过十几个工作,从临时聘用的小杂工到巡逻值班的保安员;从报刊的校对员到民营企业的办公室文员……只要有一席之地让他夜晚在上面睡觉,闲下来卷起铺盖能在上面练习书法,他就心满意足了。

三年“勤工俭学”式的人生历练,让马健中的书法技法有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天长曰久,一个极具书法艺术天赋的“流浪”求学者,和一群惜才爱才的书法名家结下了忘年之交。以至于在他后来将要离开北京和老师们告别时,他们纷纷题字相赠。有的在他后来的书法艺术道路上,一直扮演着指路人的重要角色。 

马健中的书法作品。

马健中在与这些书法名家日益亲密的学习交流中不断出现的困惑,让他产生了要离开北京回家复习考大学的念头。于是,他和当年毅然进京的选择一样,果断地结束了这段书法“走读”生活,重新拾起高中课本,1990年高考如愿以偿被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4年大学生活,马健中尽情地倘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拼命吸吮着课堂上和书本里丰富的营养。他在努力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还选修了美学、历史、古典文学等课程,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文史哲方面的经典著作。4年后,马健中以优异成绩毕业时,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解并带有浓郁书卷气的书法学子。

马健中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一家国有水泥生产企业担任工会宣传干事。不曾想这个并不圆满的命运安排,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事业。

离巩县县城约17公里处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寺湾村,这里有一座兴建于北朝时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里面遗存了7742尊石刻造像和186篇历代造像题记和铭记。这些十分珍贵的历史遗迹,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马健中第一次接触这些见证了一千多年历史沧桑的石刻,对它所承载的巨大的文献和书法艺术价值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的身份从最初的旅游者,转变为一个追寻研究这些书法遗迹的拓荒者。

以后的日子里,每逢闲暇,马健中就带上干粮,骑着一辆从二手自行车市场买来的旧“永久”出发了。他在石窟寺一待就是一天。考察碑石,测量数

据,整理拓片,撰写笔记,不辞劳苦且乐在其中。随着对这段历史的探究不断向纵深拓展,他越来越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艺术宝藏之中。他开始不满足仅仅局限于书法领域的求索,他要从碑刻所展示的历史、文化、宗教、地理、语言等方面入手,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时,马健中的事业乘着新纪元到来的春风,开始发生令人欣慰的变化。随着作品不断参加全国书法大展,并在省书法展中屡获大奖,他在2001年1月调入巩义市文联,从事组联和书法教育工作。2003年他报送的参展作品,一举获得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在他为书法事业而奋斗的人生大舞台上,实现了一次里程碑式的精彩亮相。2007年他应邀赴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有幸得到沈鹏、张海、丁宁等大家的指导和帮助。随后他又受邀在中书协培训中心任授课老师,5年时间的专业书法教学经历,为他日后执掌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教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大学访问学者行程结束后,他回到家中,第一时间打开了尘封一年的笔记、拓片,又一头扎进那个久违的艺术天地。

当马健中想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系统地整理、总结一下时,他却陷入了一种不知所措的迷茫之中。他很快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学识,不足以驾驭这一综合性历史文献的研究成果,无法把这一历史遗存所蕴含的巨大的文化艺术价值,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于是,他拒绝了单位领导和家人的劝阻,在不惑之年报考了河南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书学文献方向)的研究生,并顺利地被母校所接纳。

机遇永远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最后一年,马健中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石窟寺石刻的研究之中,先后出版了《巩县石窟北朝造像题记及其书法研究》《巩县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六品》两部专著。随后又有《东汉吴房长张汜请雨摩崖石刻》专著问世,在我国书法界、考古界、宗教界等领域引发关注。尤其是对其造像题记的书法研究,填补了巩县石窟北朝造像题记研究的一项空白,开创了探寻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历史的先河,为丰富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掌声响起来

外面的雨已经停了,一钩弯月若隐若现地飘浮在云端。健中的手机响了,他看了我一眼,示意这个电话要接——他已经为我们的聊天挂断了几个电话。我听得出,这个电话是与一个多月前他被评为郑州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有关。尽管健中获此殊荣的第一时间我就得到消息,但现在想起来,还是对他低调的为人、高尚的品德敬佩不已,感慨万千……

马健中是2012年借调到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系(现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两年后,当他以一个硕士研究生的身份正式调入这所河南省最高学府时,这一结果竟成为省内外学界议论的话题。郑州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及“211”工程的重点院校,选拔和调入教师的最低门槛是博士研究生,这在业内早已是广为人知的“铁规”。在这里我们不便谈及校方最终为马健中“破规”的有关话题,但必须为郑州大学开明的领导班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和胆识点赞!

作为一个学者型的书法家,马健中在课堂上十分享受“授人以道”的讲学氛围。站上三尺讲台,面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马健中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激情。讲到动情处,他往往妙语连珠,甚至热泪盈眶。

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是一门日后可以创造财富的“手艺”,但马健中从不保留自己的“绝活”,他把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悉数传授给学生。他坦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同学们的成长进步联系在一起。他是在用心把教学当作一种崇高的事业来经营的。

马健中认为,具备一个良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高超的专业能力、高水平的理论素养和高效的教学方法。2016年至2018年,马健中连续被郑州大学评为“优秀班主任”,就是学生们对他德艺双馨的由衷肯定。

2018年是马健中书法教学最为忙碌的一年,他既是2015级的班主任,又担任2017级的书法教学工作。由于课程安排上不平衡,2015级的行书教学效果相对滞后。眼看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班里的同学想让他们心目中的“行书高手”抽时间给他们补一下行书课。马健中二话不说,利用课余时间一补就是一个学期,任劳任怨,不图名利。临近毕业大家和马健中告别时,长时间围着他们敬爱的马老师述说衷肠,依依不舍,很多同学流下了感恩的眼泪。

马健中的工作室离学校有近40多里路,坐公交要转三趟车。地铁开通后,仍有近一个小时路程。然而这没有挡住同学们向往“第二课堂”的脚步,每到双休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们都会聚集到马健中的工作室。他们的马老师在不厌其烦地分批接待前来“充电”的学生的同时,还要应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不速之客。

2019年上半年,郑州大学第十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启动。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由学院推荐、学生评选的竞争激烈的评比活动。按照程序,每个学院先推出一个候选人参加全校评选,最终再从全校46个学院中评出前15名以定乾坤。书法学院只有14个本科班和不到50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全院在校学生加在一起不到350人。而同属郑州大学的医学院在校学生5000多人。在人手一票的评比机制中,学生基数少得可怜的书法学院完全没有竞争优势。尽管同学们大力举荐马健中参评,但他心里有数,自己根本不可能进入这个“游戏圈”。然而,最终评选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马健中爱生如子、献身教学、乐于奉献的平凡而动人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其他学院的同学们,最终以高票当选郑州大学第十届“我最喜爱的老师”,同时还摘得4个单项奖之一的“良师益友奖”。

马健中老师颁奖词:竺香续燃,神思凝聚,真草隶篆,临池不辍,笔黑蕴介盘纡钩环。甘守杏坛,春风化雨滋润拳拳心田,常护青灯,莲性高洁濡染正气清风。劬古好学,不随流俗。瀚墨传薪,书坛俊彦。八缸尽染,墨飞兰亭遗韵,一笔惊鸿,尽抖魏晋风尘。他就是——书法学院马健中教授。

  马健中简历

马健中,1968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郑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民盟书画院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曾荣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全国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奖”,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书法百强榜“十佳”。

第十届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和“良师益友奖”等荣誉。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