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无偿献血跟征信挂钩引争议 征信系统边界在哪

2019-11-23 10:2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支持者则认为,将无偿献血纳入征信,本意是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参观游览政府办公园等提供优惠待遇,如果理解为献血可以消除征信记录实在是天大的误解。毛寿龙表示,纳入征信的项目太多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隐私情况,在使用上造成一定困扰。

最近,征信很忙。ETC欠费超30日将上报个人征信、北京公租房违规将纳入征信、探索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纳入征信系统的项目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引发争议,这令人产生了“纳入征信系统的边界在哪里”的疑惑。

各方登场,征信机制有点忙

征信系统,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成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信用报告已成为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随着时间推移,纳入征信系统的东西越来越多。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公布《关于金融服务支持收费公路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将自通行交费交易日起超过30日仍拖欠未付款的用户信息提交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11月19日,北京市首次将公租房违规家庭信息纳入到金融体系征信平台。对于存在转租转借、空置、擅自装修等违规使用的家庭,房屋行政管理部门除按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外,还将其处罚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国家卫健委会同多部门近日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的通知》,各地应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等提供优惠待遇。

此外,还有很多行为被纳入征信,比如,西安规定将违反规定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个人不良行为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深圳规定,在地铁一年内三次逃票行为将会纳入征信系统。

无偿献血跟征信挂钩引争议

其中,无偿献血被纳入征信引发争议。“那就不叫无偿献血了吧” “无偿献血和信用有啥关系?”

反对者认为,明明是一个自愿的事,变成一个信用问题,这样真的好?对那些想献血、但身体情况不适合的人不太公平。

支持者则认为,将无偿献血纳入征信,本意是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参观游览政府办公园等提供优惠待遇,如果理解为献血可以消除征信记录实在是天大的误解。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毛寿龙对中新网指出,征信一般来说还是和金融相关。对于某项信息纳入征信系统还是要慎重。

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新海对媒体表示,“征信” 是很专业的概念,与规范商业活动,降低交易成本相关。一旦扩大到社会层面,会使这一系统过于泛化。

个人征信系统的边界在哪里?

央行的数据显示,目前,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已采集9.9亿自然人、2591.8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分别接入机构3564家和3465家,年度查询量分别达到17.6亿次和1.1亿次。

随着征信系统作用越来越大,也有人担心信用机制可能会被滥用。

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认为,个人征信信息边界不明,源于各方对“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解出现较大差异,很多人往广义的方向理解,认为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涵盖了信用市场及其信息服务,还涵盖了道德、产权、法律,涵盖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等,是一个“大筐”。

今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曾表示,个别地方违法违规将不适用于失信惩戒机制的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对发现的此类问题,已及时进行了纠正处理。

孟玮还强调,防止失信行为认定和记入信用记录的泛化、扩大化;防止失信“黑名单”认定和实施失信惩戒措施的泛化、扩大化;防止包括个人信用分在内的其他信用建设举措应用的泛化、扩大化。

毛寿龙表示,纳入征信的项目太多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隐私情况,在使用上造成一定困扰。什么样的失信行为将纳入信用记录,这些都要有明确的法定依据,要依法依规,合理适度。(彭婧如)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