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文化资讯 文化作品

一个叫杨楼的村子

2020-01-11 10:1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胡天翔

一个字的故事,一个人的故乡。

阅读过乡村字典系列小小说的读者会有这点印象:这些以一个字做标题的作品主要写一个叫杨楼的村子。

是的,那个叫杨楼的村子就是我的故乡。杨楼村,豫南平原上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庄,只在以新蔡县城为中心的地图上,才有一块小小的位置。写杨楼这个村子,是因为我相信文学创作中一个观点:熟悉的地方有风景。

对不善于虚构故事的我来说,很多作品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演变来的,而我最熟悉的莫过于杨楼这个村子了。这种熟悉是因为我喝着杨楼村甘甜的井水长大的,每当我写到杨楼村时,那些踩着鸡屎吃豆子的鸡,在大锅中冒着热气的蒸红薯,夕阳下缓缓走着的老黄牛,铡刀下四散的青草香,浮在池塘水面上吸氧的鱼儿,乡间小路上骑自行车的乡亲,如蘑菇一般聚集的打牌人……他们带着杨楼村特有的声音、动作、气味儿涌来,牢牢吸引着我的目光。

选择以一个字做标题,并不是我想用小小说来为杨楼村立传,而是想借助某一个道具来怀念难忘的人和物。《瓜》《面》《杖》是写童年伙伴儿和老师的,《犁》《耧》《耙》是纪念乡村消失的农具,《井》《塘》《河》是想起了滋润村庄的清水,而《锅》《夯》《梁》则是我对故乡消逝生活情景的还原。这些作品总体上是记述是回望,它们虽能唤起熟悉农村题材读者的回忆,却不能让读者对乡村生活有更深刻的回味。关于创作,我也不想沿着旧模式复制下去,我在思索后尝试着进行改变。在作品《猪》《牛》《羊》里,我写了人跟家畜的关系,在靠几亩田地自给自足的年代,家畜让村人熬过了困难的日子,免于悲观绝望。在作品《麦》《豆》里,我写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粮食之间的关系,麦子的重量让乡邻超越隔阂互谅互助,豆子的珍贵更显姐妹亲情无价。

身居城市的高楼,回望乡村的草木,让我更清晰地感受到故乡的变化。人和土地的关系,时代变革对人的影响,法治化对人思维的改变,我还在继续思索,用笨拙的笔记下杨楼村的故事和传奇……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