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学

嫘祖故里话合水(续五)

2020-07-24 09:0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刘银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文/图张润东

  张子燎的故事

  1946年蒋介石以停战为幌子,调兵遣将,调集10多个师的兵力包围桐柏山区,叫嚣要在1946年11月前肃清中原解放区。中原军区根据中共中央“立即突围”的指示,于1946年6月26日晚越过平汉线后分两路突围。根据形势需要,张子燎调任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奉命向陕南突围。部队出桐柏山后过泌阳、方城、南召县境,从南召西进入伏牛山腹地。沿途山大、沟深、路窄,国民党地方武装、土匪、小保队时常出没在突围部队的行军途中。部队在崎岖的山路上行军,张子燎同大家一起步行,把马让出来驮枪支、行李,脚被石块划破了,衣服被荆棘扯得条条缕缕。翻过伏牛山后,部队向秦岭挺进,沿途荒无人烟,白天急行军,夜晚部队在山坡上露营。一天,部队到达豫陕交界的地方,遭到胡宗南两个旅的袭击,炮火密集、损失惨重,部队溃散。张子燎身边只有警卫员牛太平和另外两个战士跟随,继续北上,过黄河,至潼关、绛县、经晋城至洪洞县,终于同大部队会合。突围途中,高山悬崖,莫测的风雨,湍急的河流,饥饿的威胁,无休止的行军,使部队时刻都面临着危险,突围部队终于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保存了主要力量。张子燎作为突围部队的一名中级指挥员,在前后2个多月,辗转几千里的不平凡岁月里,为完成伟大的战略转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原部队完成战略突围到达陕南以后,进行了短时间的休整。不久,部队北渡黄河集结晋城一带,突围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12纵队。张子燎任12纵103团政治部主任,1947年8月5日,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12纵从晋城出发南下豫鄂边区,开辟新的解放区。

  中原突围由南至北,这次南下则由北向南,豫鄂陕的山山水水留下张子燎和战友们的足迹。在战火硝烟中,迎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暴风骤雨,又要打回他熟悉的、曾战斗过的地方。

  11月5日部队到达晏家河与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汇合。刘伯承、邓小平首长亲自接见了12纵全体指战员,并命12纵立即进入江汉地区,开辟江汉解放区。

  部队到达指定地点以后,上级决定从部队抽调大批干部参加地方政权建设,开展土地改革。103团分散到各县作为武装骨干。张子燎先后到应城、公安、京山县任县委主要领导职务,直到全国解放。

  全国解放后,张子燎先后到湖北省委和利川县工作,1952年任湖北省恩施行政公署副专员,在赴任途中不幸遇难,时年32岁。

  张国胜老人生前统计,合水及附近村庄参加抗战的有几百人,有的是父子上战场,有的是兄弟几人一起去,有的是一个家族的人一起去。国难当头,不管贫富贵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利益,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走上了战场。张国胜老人的家族共有36人走上了抗日战场。

  合水镇曾经是中共西平县党组织的发源地。1939年11月11日,竹沟惨案发生后,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原地下党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和李先念、陈少敏等领导派栗在山、冷新华、李茂贵在西平县七小学校合水镇天仙庙,召开全县各界人士会,组建成立西平县第一届民主革命人民政府,同时组建成立河南挺进兵团新四军抗日救国独立团。西平县民主革命人民政府组建后,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先在合水陈家祠堂东侧百佛寺庙,后搬迁合水南谭庄、芦庙南任三楼、酒店、西平县西南山区李园沟村安居。西平县抗日独立团成立后,先根据形势的需要在合水天仙庙,后转移合水南张崔吴村等。新四军抗日救国独立团在此发展壮大。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毛主席的战略方针,李先念、陈少敏、黄林、张子燎、于玉溪等领导转移到大别山区。

  古老的合水镇,曾经的光辉岁月已成为她深厚的历史积淀,新中国成立后,她除旧迎新,作为革命老区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合水的记忆

  现在的西平县杨庄乡合水行政村,历史悠久,古时候因地壳运动形成了它特殊的岛屿状的地貌,四面环水。传说,玉皇大帝看中了合水的优美地势,在此安家立业,把发源于伏牛山脉、从东或东北朝西平方向来的滚河流域,起名洪河。淃河从舞阳流经洪村铺、吕店、焦湾、李寨来到合水西北角,流域起名叫洪溪河,也叫小洪河。当西南雨量过大时,滚河和洪溪河倒流,当西北方向雨量过大时洪河水倒流,两股河水相交,合水村周边有古老的寨墙,洪河水如一条玉带从合水寨墙脚下由西南到西北再到东北再向东南缓缓延伸……整整围绕合水一圈,合水寨像个小岛,好似口朝南的汉语拼音声母“C”,只有南寨门与陆地相接,这也是合水是风水宝地的关键所在,从此,也就有了合水的美称。

  这里人文底蕴深厚,是黄帝正妃、中华之母——“蚕神”嫘祖的故乡,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合水周围不足20公里的地方,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龙山文化遗址、东周灰坑遗址、战国冶铁遗址宋代宝严寺塔、狄青练兵场、韩非孤愤台、刘秀饮马井、棠溪源森林公园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118处。

  这里有世代祖传美食:胡辣汤、水煎包、咸豆腐脑、热豆腐、刮凉粉、粉浆面条、菜馍、发面饼、焦馍、磨糊、卤面条、蒜汁臊子凉面条、油馍、烧饼、馓子、枣花馍、罐饺子、豫坡酒、棠河酒、小磨香油……

  这里有一大批国家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棠溪宝剑、大铜器、大盘鼓、大喇叭、升旗打酒火、花灯、鱼灯、划旱船、大头罗汉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

  这里物产丰富,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油菜、芝麻、高粱、谷子等多种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有“中原粮仓”之美誉。

  这里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形成部落,西周时,西平为柏皇氏后裔封地,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西平县,属汝南郡,合水属西平,设镇。

  嫘祖故里嫘祖镇(原吕店乡)董桥村,东与师灵镇(古时的西陵和文城)为邻,西与平顶山市舞钢市,漯河市舞阳县相连,南与合水和小街村紧接。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正妃。她发明了植桑养蚕和缫丝制衣,使人们告别了赤身裸体的荒蛮时代,并与黄帝一起开创了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被誉为“人文女祖”,祀为先蚕和行神而世代尊崇。

  位于西平县合水古镇西南十三公里的出山镇境内,战国时期曾是韩国的冶铁和铸造中心,其境内的韩堂村有韩家祠堂,曾立有韩非的灵位。韩非是韩国贵族,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其著作有《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等十余万字。

  2007年7月3日,中央电视台《中国古代文化先贤》摄制组来到河南省西平县,拍摄《法治天下——韩非子》。历史上有许多人考证韩非籍贯的时候,都认为战国后期韩非一家为了躲避战乱,从都城迁到了山地,而这一带的韩家后裔也一直有这种说法,说他们是战国时候迁居过来的,因此这里很可能就是韩非的故里。

  韩非子是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秦相李斯同门师兄。韩非子的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

  郅恽,字君章,西平人,东汉初年名臣。郅恽是目前所知的东汉帝国的第一任长沙太守,他在长沙时“崇教化,表异行”,力倡忠孝节义。

  郅恽以其执法严明的故事“郅恽拒关”而留名史册,《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记载:(光武帝)尝不猎,车驾夜还,上东门候汝南郅恽拒关不开。上令从者见面于门间,恽曰:“火明辽远。”遂不受诏。上乃回,从东中门入,明日,恽谏曰:“昔文王不敢于游田,以万民惟正之供。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书奏,赐恽布百匹,贬东中门候为参封尉。

  王诰,字公遇,号棠溪,合水东十公里处的王寨人,生于明弘治戊午年(1498),明末抗倭功臣。年少聪慧,学识博深,为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著有《河西稿淮南奏议》《三余雅会题》《东隅集翰》等书籍,曾任山东按察司副使、陕西布政司使、南京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等职,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大明江山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王诰一生为官,明嘉靖丁巳年(1557年)卒,归葬西平县谭店乡王吉白庄西南一公里处洪河北岸。《河南通志》记载,明王诰“故里在县西王寨保下里老王庄”,王诰墓“在西平县城西三十里处汝河北岸,诰右都御史。”

  合水古镇至今还流传着:“合水的寨,权寨的门,仪封的大炮吓死人。”合水古镇的寨,设四个寨门、五角炮楼,四门都有城楼,北门城门顶上有城楼,设计四层。有三仙阁,二层有祖师庙,北门大门西侧就是关王庙,四门除北门有五台一丈多长的大炮外,其余三处城楼两侧各一门,计11门,五角炮按各三台流动炮供全城所需。由于合水地势优美,名声在外,从古至今称为“二西平”,又名辣子寨、辣子城,古时城西至舞阳以东的富豪人家都到合水寨居住存身,据不完全统计有百余户。

  北门洪河桥北端是小街村与合水镇共同拥有“桥上桥,庙上庙,十二连坑铁瓦庙,还有一棵椿抱枣,另有两百架葡萄”的景观。20世纪50年代之前,小街村有12个坑塘,但水下暗流涌动,泉眼相通,纵然是干旱天气,仍是坑水满、塘水平,水美鱼肥;夏天,12连坑莲叶碧、荷花红、蜻蜓立;秋雨连绵季节,坑塘上的小石桥被水淹没,人车无法通过,这时候,旁边的大石桥就发挥了作用;合水北寨门楼上,楼上楼下都有庙,小街村北有铁瓦盖的庙院,院里有两棵连体大椿树中间环抱了一棵枣树,村里种有二百架葡萄树;新中国成立前,合水三里长街皇帝过街石牌坊立在街当中,牌坊上面刻着节孝牌,上面是皇帝圣旨,经过这里,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甚是排场。西平县志记载的民团团长张隆斋,曾经是合水古镇的老寨长,为群众造福,将以前种植的胡桑树在西门里保留了几十棵,大的有三搂粗,小的也有一小搂,特别是他家大门前的菜园,周围种的全部是桑树,供穷人养蚕养家糊口,供养学生交学费。当时的隆昌烟厂就是张隆斋主办的。他办卷烟厂,并发动附近村庄的农民种植烟叶,为大家增加经济收入。张隆斋家是地下党的家庭,其长子张宗飞,字玉轩,是原西平县合水镇第七小学校长,次子张宗刚,原就读于北京大学,他们全家为当时合水中共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