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文化资讯 文化风采

樊戏歌舞狮吼声 乡亲犹见樊粹庭 ——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成立五周年工作回眸

2021-04-03 09:19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樊粹庭纪念馆。

    樊粹庭戏曲文化广角。

  作为现代豫剧改革先驱,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戏曲作家,戏曲艺术的全才、通才、一代宗师樊粹庭先生的家乡驻马店市,于2015年成立了驻马店市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豫促会”)。五年来,豫促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会员一起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社会公认的成果,尽到了樊先生家乡人民应尽的责任。

  五年来,豫促会的工作和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了有关樊粹庭先生的学术研究走向深入;二是促进了地方戏曲文化艺术的提高与普及;三是为地方戏曲文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一、推动了学术研究走向深入

  有关樊先生和樊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后也散见于某些地方报刊,但无论是肯定的或批评的意见,大多是单一的、零星的选题,既不深刻,也不全面。严格来说,还称不上研究。直到先生去世后的1986年,中国剧协、陕西省政协文化组,陕西省文化厅和戏剧家协会、河南省文化厅和戏剧家协会,西安市文化局、西安市文联共同发起,在西安市召开了纪念樊粹庭逝世二十周年座谈会。

  2003年,石磊先生的《樊戏研究》正式出版,这是自有樊戏以来的第一部研究樊先生及其事业的专著。

  2005年,河南大学牵头举办纪念豫剧改革家樊粹庭先生百年诞辰暨豫剧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与之配合的还有樊戏及祥符调精品演唱会。

  遗憾的是,西安、开封的重要会议及《樊粹庭文集》的出版事宜,樊先生的家乡却没有一位代表参与,鲜为人知。这种状况直到豫促会成立后才有了根本改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没有参与”到“由我主导”。豫促会在第一次研讨会上,名誉会长、驻马店市原副市长张德轩就明确指出:当时樊粹庭研究存在三不足:一是他的影响似乎只在豫、陕两省,而他对于豫剧走出河南、走向世界的贡献研究不足;二是他改革的成功与经验大都局限于豫剧,而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乃至整个社会改革的普遍意义研究不足;三是他的历史定位只聚焦在豫剧发展史上,顶多也只在河南戏曲史上,而他在中国近现代戏曲史、文学史,乃至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研究不足。为此,提出了研究樊先生的三项重点议题:一是他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戏曲史、世界戏剧史上应有什么样的地位;二是他的豫剧改革实践和经验,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乃至整个社会改革具有怎样的普遍意义;三是樊戏是否可以成为一门学问——“樊戏学”。五年来,有关研究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三大议题进行的,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豫促会常务理事、黄淮学院教授刘清珍在我市主办的研讨会上,分别就樊粹庭的历史定位、樊粹庭豫剧改革的普遍意义、“樊戏学”能否成立等议题,与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认真交流。他写的《樊粹庭——中国戏曲史上一通巍峨的丰碑》《樊粹庭与莎士比亚》等文章,将樊粹庭与中外历史上丰碑式的戏剧大家进行了比较和研究,以彰显樊先生在中外戏剧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其《现代豫剧之父(2)》一文,主要论述的就是樊粹庭豫剧改革的普遍意义;他的《试论“樊戏学”》,对这一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初步论证,认为“樊戏学”可以成立。有关专家围绕这些议题不断在我们主持的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可见,最近五年在有关樊先生的研究上,豫促会一直起着引领主导作用。

  2.由“无人研究”到“高人云集”。樊先生最早见于地方正式文献记载的是由张献臣、刘清珍等人编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驻马店今古》,后来出版的《遂平县志》《驻马店地区志》对其生平事迹也有简介。但豫促会成立前,只有少数从事地方文化研究与地方史志的工作人员略知其人其事,但无人可称研究者,更没有外地学者专为研究樊先生到驻马店。但有了豫促会这个平台,情况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五年来,因研究樊先生前来驻马店参加相关活动的“高人”越来越多。

  同时,豫促会在学术研讨交流中,也逐渐形成了以刘清珍、徐则挺、周明理、刘绍云、刘爱珍等本地学者为骨干的研究队伍。

  3.从“无研究资料”到“填补资料空白”。豫促会成立后,河南大学赠送了《樊粹庭文集》,填补了我市有关樊先生研究的资料空白。康保成先生的《易君左的戏剧评论与樊粹庭的豫剧改革》,再现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豫剧在甘肃兰州的演出盛况,填补了樊先生豫剧改革成果在西北传播的历史空白。同时,马紫晨、刘爱珍的《樊粹庭与驻马店戏剧》和王申的《驻马店市传承发展“樊戏”普查报告》,前者提供了樊先生成长的家乡戏曲文化环境,利于研究他成长的文化背景;后者是家乡传承樊先生戏剧文化的现状,包括成绩、问题、对策、建议等内容。这些资料整理、调研报告等形成的文献,填补了樊粹庭研究的地方资料空白。

  豫促会的专家、学者在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到樊先生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与相关单位人员座谈、研讨,收集了不少有关樊先生的宝贵资料。范先生之子樊琪为我市捐赠了大量樊粹庭的遗物,为“樊粹庭纪念馆”的建立提供了一批馆藏文献及实物,丰富了我市乃至我省早期戏曲文献资料。

二、促进了地方戏曲文化发展

  豫促会在研究、宣传樊粹庭先生的同时,还肩负着协助地方政府研究、推动、繁荣戏曲文化事业的任务。这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驻马店市在中国戏曲发展进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应有的地位,作了较为全面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比如刘清珍、刘绍云、陈岭的《驻马店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性贡献》一文,梳理了从古至今驻马店人在整个中国戏曲发展中作出的无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第一次对驻马店市的戏曲文化艺术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整理与研究,为驻马店市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填补了国家与河南地方戏曲史研究的空白。

  2.为经开区申报“河南省戏曲之乡”积极开展迎检工作。为更好地开展群众戏曲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开区借助樊粹庭故里关王庙乡的优越条件,于2017年申报“河南省戏曲之乡”。为确保申报成功,经开区委托豫促会整理申报材料、代拟申报文稿、负责申报宣传等多项关键而又具体的工作,豫促会特别编发了《戏曲知识问答100题》,对樊粹庭、豫剧、戏曲及申报戏曲之乡应具备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宣传普及,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事前准备充分,我市在申报“河南省戏曲之乡”的七个市县(其他六市县是许昌市、开封市、汝州市、封丘县、巩义市、渑池县)中名列第一,经开区被授予“河南省豫剧之乡”称号。在此基础上,豫促会一鼓作气于2019年又助力市文联以驻马店市的名义成功申报了“河南省戏曲之乡”,使樊粹庭这块豫剧文化品牌光耀河南,成为中华民族戏曲文化的瑰宝,为我市创建国家级戏曲之乡打下了坚实基础。

  3.助推两项省级戏剧大型活动移师驻马店举办。

  黄河戏剧节是一个立足河南、辐射黄河流域、面向全国的重要戏剧活动,河南省戏剧大赛目前已举办十四届,为河南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两项戏剧盛事在我市举办,是我市戏剧史上的大喜事。特别值得自豪的是驻马店市有11部戏剧在这两项省级活动上亮相,有10部出自豫促会剧作家之手,其中周明理主创或与他人合作的6部戏剧分别荣获省文华大奖、黄河戏剧节金奖。

  4.促进了全市戏曲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发展。我市有3个剧种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汝南的罗卷戏(国家级)、平舆的丝弦道(省级)、新蔡的杠天神(县级)。这3个剧种虽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知之者不多,更没人进行研究。豫促会成立后,对这些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进行了挖掘,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其中,以丝弦道最为显著。比如,王德清的《我所认识的丝弦道》《万道同与丝弦道》,刘绍云、潘迪生的《寻其源 衍其变 促其兴——丝弦道艺术传承与发展浅见》,陈岭的《丝弦道艺术兴衰沉浮的文化背景》,吴传林的《著书作曲 乐在其中——记丝弦道创始人万道同》等文章,对这一剧种及其创始人都进行了深入研究。郭超撰稿的《乡韵·乡魂·丝弦道》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陈岭亲自编写、导演的丝弦道传统剧目《德孝情》取得了很大成功,被邀请到北京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5.助推了群众广泛参与的地方戏曲文化活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引导群众戏曲文化活动在健康向上的道路前行。市区有许多戏曲文化长廊、戏曲文化广角、戏曲文化小游园等群众戏曲活动场所,每天参加戏曲活动的戏迷与听众有五六千人,豫促会人员参与其中,引导大家健康有序地开展活动。另外,帮助经开区以离退休老艺人为依托,以乡、村为单位,积极组织戏迷班社,现有数千人参加,他们自发演出、相互打擂,非常活跃。

  为全市戏曲进校园活动贡献良多。豫促会为戏曲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在推荐学校、选择剧团、推举演员、挑选剧目、举荐专家讲授戏曲知识等一系列事项中,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协调落实经开区内的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市实验中学、关王庙小学等学校开设戏曲特长班,这些学校的戏曲特长班常为群众演出,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发展。

 三、为地方戏曲文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豫促会成立前,经开区关王庙乡因乡名曾决定在这里建设“汉风小镇”。豫促会领导、专家认为樊粹庭家乡在关王庙乡,而关羽未曾在这里做过官或生活过,当地没有关公的故事或传说,亦无什么“汉风”遗迹,建设“汉风小镇”牵强附会。而全国只有这一个樊粹庭,樊粹庭的豫剧影响力更能为家乡增彩。因此认为该乡建设“樊粹庭豫剧小镇”是最佳选择。经开区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在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决心把关王庙乡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樊粹庭豫剧小镇”(以下简称“豫剧小镇”)。

  对于戏曲文化之乡、豫剧小镇如何建设,都需要哪些工程项目,每个项目建设是否可行,应有什么样的戏曲文化蕴含,这些项目建设与当地其他建设怎么相得益彰、和谐相融等问题,豫促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一行亲自考察了三省四地戏曲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与经验,如江西省抚州市的汤显祖纪念馆、浙江省嵊州市的越剧文化小镇、江苏省昆山市的昆曲文化小镇和江苏省泰州市的梅兰芳纪念馆。考察结束后,省政府参事、豫促会名誉会长张德轩撰写了《赣浙苏三省四市戏曲文化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豫促会曾提出,要把豫剧小镇建设成为戏曲文化艺术的“三中心三基地”:“三中心”指全国豫剧艺术研究交流中心、豫剧艺术资料查阅中心、豫剧艺术展演展示中心,“三基地”指中国戏剧创作基地、戏剧服装道具生产基地、戏曲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目前,戏曲文化之乡、豫剧小镇已完成规划,建设规划总面积3.5平方千米,总投资120亿元。其核心区建设规划包括具有办公、文化、休闲、生活、娱乐等功能的28项工程,有水上剧场、光影水秀、粹庭胡、豫剧文化园、天中文化体验馆、非遗展览馆、颐乐学院、樊粹庭公园、民俗文化街9处大型建设工程。豫剧小镇建成后,将与小清河文化休闲商住区、职教园区等交相辉映。

  现在,关于樊粹庭的文化研究与戏曲文化建设,都在扎实推进着。2019年,市委、市政府下文组建樊粹庭豫剧艺术研究院和樊粹庭豫剧团,“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驻马店工作站暨樊粹庭豫剧团筹备启动仪式”在关王庙乡举办;2020年12月14日,经开区委托豫促会申报的豫剧小镇集体商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注册。这些都为今后研究与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年来,豫促会全体会员在没有报酬的条件下,凭着一份使命、一份担当、一份热爱而尽职尽责,擦亮樊粹庭这块亮丽的牌子、发展好戏曲文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比如“樊粹庭纪念馆”建设与馆藏水平和质量都急待提高,“樊粹庭大剧院”还在规划中,《樊粹庭》剧目仍有很大的修改提升空间,樊粹庭影视剧、樊粹庭传、樊粹庭报告文学、樊粹庭研究专著等还在撰写中,戏曲文化事业项目建设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上述工作,豫促会仍任重道远。

  樊戏狮吼樊粹庭,东西二京早闻名。

  樊戏歌舞狮吼声,乡亲犹见樊粹庭。

  (驻马店市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供稿)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