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文化资讯 文化风采

杨埠打花棍: 舞动美好新生活

2021-04-16 08:06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刘银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杨埠打花棍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现在打花棍爱好者已发展100多人,他们利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进行公益演出,多次参与县市举办的文化活动,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创作的作品有《花棍九打》《花棍十三打》《花棍十五打》《花棍十六打》《五星颂》等。

非遗传承人传授打花棍。(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杨埠打花棍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曾经为当地百姓带来无尽的欢乐。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娱乐活动渐渐有取而代之之势,因此对这一刚刚进入省级非遗队伍的文化遗产来说,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昨天,平舆县文化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欣闻打花棍入选省第五批非遗项目,非常令人欢欣鼓舞。

平舆县是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全国防水防潮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种文化的滋养下,打花棍在人们的生活中自然产生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与现实意义。

探访打花棍起源地

大朱村位于杨埠镇东南方向,离平舆县城20公里,东南与安徽省毗邻。这里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湿润,平均年降雨量904.3毫米,四季分明,冬天少雪干燥,春天温暖花开,夏秋之际是收获农作物的季节。夏季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秋季作物较多,主要有玉米、大豆、芝麻、红薯等农作物。闲暇之余,劳动人民载歌载舞,健身修心。每遇丰收季节,舞起花棍,唱起小调,以庆丰收。

杨埠打花棍早在平舆县杨埠镇大朱、夏庄一代,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俗称“花棍舞”,棍子因在舞蹈时使用而得名。

据传承人邢玉兰介绍,“花棍”是有一根一米多长的竹竿制成,中间有几根铁轴连着,每个穿上十几根铜钱,舞蹈时用棍子拍打身体各个部位,发出唰唰的响声,又称“唰叽子”。

杨埠打花棍最早源于道光年间乞丐讨饭,邢老路在河北一带经商,生意不景气,跟随民间艺人学习打花棍技术,由于他勤奋好学,又很聪明,所以,很快掌握了花棍舞的全套技艺,由于闹灾荒,讨饭的百姓越来越多,三五成群。讨饭时,他们手拿棍子,据说是打狗用的。边唱边跳,有时还舞一下棍子,以讨主人的怜眠之情,俗称是“唱门儿”,随着“唱门儿”的形式不断丰富,“花棍舞”产生了,起初用来打狗用的棍子经过改制,就变成了“花棍”,其开始只是一些简单的节奏拍打,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精心改编,就形成了传统的民间舞蹈,这些舞蹈经常用来在节庆、庙会上进行表演。

邢老路回到家乡,在东港寺院办起了杂技团,方圆百里的百姓慕名前来学习。

深扎民间,广受喜爱

打花棍没有独立的伴奏音乐,乐器最早是以丝竹唢呐为主,一般以一些民间小调为音乐进行伴舞,旋律优美,演奏者与打花棍表演者辅唱相合,委婉细腻,时而刚进奔放。舞蹈表现出广大劳动人民自强不屈,拼搏向上的伟大奋争精神。

“花棍”起初主要用于“击节”动作非常简单,主要是直力唱歌时拍打上身会发出“唰唰”的响声,民国初期,被当地民间艺人改编为系统的舞蹈,并在庙会和集市时进行表演。当时的个体和群体队形已有很多变幻。打花棍是一种边歌边舞的形式,没有固定的伴奏曲目,多采用《八仙庆寿》《画扇面》《绣花灯》等民歌曲调,以2/4拍为多,慢时八拍一个动作。伴奏以柳琴和丝竹乐为主,烘托以打击乐器。其基本动作有打肩、打腿、插地、单腿跪、对打、打脚掌、跳跃打脚等。

100多年来,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在辛勤的劳动中创造了精神的财富,花棍舞的产生、发展,如实地反映了当地劳动人民百年来的生活历史,对研究豫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发掘整理该舞蹈,对研究我国民间舞蹈丰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代传承人:邢老路,男,生于1816年;第二代传承人:邢瑞云,女,生于1852年;第三代传承人:邢振宇,男,生于1902年;第四代传承人:邢玉兰,女,生于1953年。

杨埠打花棍在传承人邢玉兰的带领下,招收学员69人,其中中老年人50人,少年儿童19人,免费手把手进行辅导,同时,还邀请县、市舞蹈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培训。杨埠打花棍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现在打花棍爱好者已发展100多人,他们利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进行公益演出,多次参与县市举办的文化活动,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杨埠打花棍在传承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传承实践的工具有花棍、唢呐、锣、鼓、镲、曲胡、梆子等。创作的作品有《花棍九打》《花棍十三打》《花棍十五打》《花棍十六打》《五星颂》等。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