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蔡州柴谭楼
赵新春
说起历史名楼,很多人知道有黄鹤楼、岳阳楼,而对明人何乔新《十楼怀古》其九的蔡州柴潭楼却知之甚少。蔡州柴潭楼居于汝南城南的柴潭,与大多数由文人诗赋而出名的天下名楼不同,柴潭楼则是因为一场惨烈的战争而名扬天下的。清代以西平县籍参加科举的康熙己酉科举人、嘉兴人谭瑄有《柴潭》诗,说的就是这件事:“忆昔柴潭上,纷纷事战攻。雕戈横水次,强弩伏楼中。波尽蛟龙去,兵残壁垒空。南军真失计,奚必羡奇功?”
宋绍定六年(1233年),也就是金天兴二年,蒙古窝阔台汗五年的阴历六月廿五,从被蒙古军包围下的汴梁逃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的金哀宗,一路逃亡,来到蔡州,欲借蔡州的坚城厚壁和悬瓠城天然地势苟延残喘。
蔡州城南的柴潭是修建悬瓠城和蔡州城时取土留下的一道深堑,又名东泽,东临汝水,西联蔡州西湖,水质清澈,环境清幽,是唐宋蔡州一处著名的景致。唐代刘希夷《秋日题汝阳柴潭壁》称其“回流清见底,金沙覆银砾”。宋人刘敞《公是集》卷二十八有《自西桥至紫温载酒作乐即事呈府公四首》《明一统志》认为写的也是柴潭,称柴潭“澹烟苍翠笼高树,密竹交加隐曲堤”。政和七年,宋人程俱蔡州《临芳观赋》亦有“掲临芳之高颜,聊托物兮优游;面柴潭之滈衍,被璀错兮华洲”之句。
柴潭东边是环蔡州城南下汝河,潭水高出河面五六尺。据说水藏神龙,是唐宋蔡州祈雨的地方,到清代柴潭龙隐依然是汝宁府城的一处胜迹。为祈请神灵佑护,金哀宗到达蔡州,即封柴潭为“护国灵应潭”。王鹗《汝南遗事》记载,此时的柴潭“水深长数丈”,天兴二年十月初七“宋人分攻南面决之,潭几涸。一日云雾障潭”,潭水又暴涨丈余。为此,天兴三年正月初二,金哀宗再次派宰相张天纲祭潭,赐柴潭神“护国灵应王”。到了明清,由于水位下降,柴潭已经逢旱则涸,不复唐宋景致,但依然是府县祈雨的重要地方。明代汝南举人强晟在他的《汝南诗话》里对祈雨过程有详细记录。说每年岁旱,汝南郡守便要征集一百头牛,赶到柴潭,搅浑潭水,然后派人在旁边点牛的数量。如果多一头,便是潭里的神龙,这时候一定会下雨。不过,强晟多次参与后也说自己没见应验过,并引用了汝南永乐丁酉科举人杨学的诗,说及柴潭和神龙:“积水无源势易消,可曾涓滴润枯焦。神龙况是通灵物,好做祯祥莫做妖。”
金哀宗到达蔡州以后,对柴潭周围进行了加固,高伏强弩,堤藏劲兵,依托水势,将其打造成蔡州城外一道易守难攻的战略屏障。作为工事制高点的柴潭楼就是刘敞笔下“水调向终人欲醉,夕阳稍近戍楼西”中的戍楼,很早就是一处军事设施。金人通过改造,内伏强弓巨弩,成为柴潭防线的支撑。
天兴二年九月,攻陷汴梁的蒙古军一路南下,包围蔡州。由于金人利用蔡州地势负隅顽抗,战事并不顺利。这时,南宋成了决定战局走向的重要砝码,成为金蒙双方拉拢的对象。金人拿唇亡齿寒劝说,蒙古以南北分割利诱,最终难忘靖康灭国之耻的宋人决定与蒙古合作。十一月,派襄阳太尉江海、枣阳太尉孟珙等率军两万人,运米30万石,联蒙灭金。到达蔡州后,两军分工协作,宋攻城东、城南,蒙古攻城北、城西。很快,孟珙所率宋军进逼柴潭,在对岸扎营对峙。
柴潭楼居高临下,给宋军构成巨大威胁。十二月初七为拿下这一制高点,孟珙针对士兵对柴潭神龙的恐惧,做了一番战前动员,告诉宋军:“柴潭楼并非天造地设,楼内埋伏的弓箭手只能射远,不能射近,他们只不过是凭借柴潭水罢了。”号召宋军凿潭放水,将恃水为固的柴潭防线的水放到汝河里去,然后用苇草铺地,夺取柴潭楼。经过激烈战斗,宋军俘虏金军将士537人,成功拿下这一制高点,进逼蔡州城池。而蒙古也掘开城西练水(即今练江河。1958年宿鸭湖修建,河水注入湖中),水淹蔡州。至此蔡州城西、南二面分别直面宋人和蒙古人的进攻,不能彼此照应。虽然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发生了王鹗《汝南遗事》记录的一日柴潭突然暴涨丈余的灵异事件,但金国此时已是危在旦夕。
正月初九,宋军率先攻城,第二天一早攻入蔡州城,放蒙古人入城。金哀宗上吊自杀,继任者完颜承麟死在乱军之中,金国彻底灭亡。经历此战,柴潭水势大减,柴潭楼也不复存在。
承继柴潭祈雨传统,明万历三十一年,汝阳知县王万祚在柴潭东南建龙王庙,顺治七年重建,人们在此焚香祭祀,祈请风调雨顺。明代南京兵部尚书、汝南人傅振商《柴潭龙祠祷雨》有“碧潭潋滟影沈沈”“露拥林隈古庙阴”之句。嘉庆年间汝阳知县王元梅《柴潭灵雨》亦称“东泽崇封数尺台,祈求甘澍碧潭开”,说的都是柴潭龙王庙和柴潭祈雨。柴谭龙隐为汝南旧志的十景之一。明末清初汝南文人羊璘写有汝南十景诗,其《柴潭龙隐》称柴谭楼和柴潭“高楼接汉起飞檐,此日惟余百尺潭”。
成化年间,何乔新任河南按察使,巡视汝南,寻幽柴潭。此时,柴潭楼已荡然无存,追忆往昔,感叹宋蒙蔡州灭金之战的惨烈,何乔新挥笔写下了《柴潭楼》诗:金源立国雄且武,蹴宋歼辽跨中土。岂知中叶渐陵夷,虓阚凭陵有蒙古。燕京南迁到汴京,花帽不守杏花营。黄河已失合达死,犹欲假息悬瓠城。悬瓠頟頟近荆楚,京湖亦有复仇举。长围已合效鱼丽,痴心尚恃柴潭固。柴潭楼下碧漪漪,上有伏弩下潜螭。一朝决之入汝水,螭亡潭涸竟奚为。幽兰轩中苦复苦,分取遗骸藏宋圄。当年忠烈冠华夷,惟有忠臣忽斜虎。
关于柴潭的位置,清初汝南人李根茂在《初春与友登南海大士阁》中明确指出,此地即“孟珙决柴潭处”。明崇庄王在此祈雨灵应,建观音阁,也就是今天复建的汝南南海禅寺。只是经过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如今的柴潭已被改造成汝南南海禅寺附近新的水系,不复当年的样子。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