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情感

张沐与《五经四书疏略》

2023-03-07 14:5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朱仁天

在驻马店古代文化史上,留下著作种类最多的人物,当非上蔡人张沐莫属。

张沐(1621年~1702年),字仲诚,号起庵,上蔡县伏羲庙(今属塔桥镇)人,清初理学家、教育家。张沐出生于一个诗书之家,幼承庭训,受到严格的儒学教育,再加上聪颖好学,家人对其期许甚高。但逢明末乱世,生活动荡不安,进取之路亦颇艰难。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张沐方以拔贡生入国子监读书。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十五年(1658年)连捷进士,随后入工部观政。康熙元年(1662年),官授直隶内黄县(今安阳市内黄县)知县。任上,均田赋,重农桑,敦教化。每月朔望,集诸生讲学于明伦堂,勉以圣贤之道。又创繁阳书院,讲学其中,“邑中及邻境请业者恒数百人”。康熙二年(1663年),与夏峰北学宗师孙奇逢书信往来,结下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而后,又结识孙奇逢的弟子耿介等人,并一起成为夏峰学派的中坚。康熙五年(1666年),张沐邀请孙奇逢到内黄讲学,二人日夜论道不辍。孙奇逢有诗云:“内黄挺挺迥非尘,自命姚江之后身。谓我心痴痴胜我,相看莫逆更何人?”把张沐视为难得的知己。同年,张沐与孙奇逢的弟子、“理学名臣”汤斌结交,并一起协助孙奇逢编撰《理学宗传》,后在内黄将之刊刻成书。

康熙六年(1667年),张沐坐事免官。仕途遇挫,张沐并未难过,反以著书讲学为乐。此后12年间,他讲学于汝宁天中书院、密县超化寨、登封嵩阳书院及禹州等地,并曾远赴关中讲学,与志同道合的孙奇逢、毛奇龄、李颙、耿介、赵御众、钱佳选、崔蔚林等旧雨新知交游论学。在家乡上蔡,他创建敦临堂,培育远近学子。后又在此堂设置刻书坊,专门刊刻自己的著作,使之广为流布。古时刻书不易,张沐能留下大量著作,与其设坊刻书有密切关系,他的著作大多为敦临堂家刻本。对于张沐的学问追求,孙奇逢致信云:“强仕之年即赋归来,专力于学问。夫学无止境,公与之俱进。”表示极大赞赏。

康熙十八年(1679年),经熊赐履、魏象枢等人先后举荐,张沐被补授四川资县(今资中县)知县。康熙十九年(1680年)到任之初,三藩之乱尚未平定,张沐招抚流民,为前线保障供给。恶劣的环境下,“供亿军兴之暇,犹进诸生,谆谆诲导不倦”,仍不忘讲学布道。一年之后,战事平息,张沐便以老病为由辞官返乡,从此再未出仕。

张沐一生,两度为官知县,前后不过六载,更多的时间是在学问中度过。再次离开官场,他依旧讲学授徒、交游论道、著书刻书。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应汝宁知府熊仲龙所请,张沐主讲于天中书院,汝南学风为之大振。随着声望日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河南巡抚阎兴邦礼聘张沐主讲省会开封的大梁书院。康熙三十年(1691年),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慕名来访,论辩砥砺,相处一月。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春,应上蔡知县杨廷望相邀,回上蔡县塾主掌院务。同年夏,河南巡抚顾汧重建游梁书院,“进诸大夫而咨访之,群推上蔡张仲诚先生河洛真儒也,乃敦请而委重焉”。次年春,张沐到开封主持这所当时河南最好的书院。在长期的讲学生涯中,张沐培养出众多门生高徒,如黄本讷、杨得秀、李经世、刘玉威、王章、阎良弼、马昌、邓九龄、史赞明、刘承业、黄之锡等人,形成了出于王阳明而兼取程朱,并以其号命名的“起庵学派”(详见徐世昌《清儒学案》卷三十)。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沐归乡养老。虽年至耄耋,仍研读《易经》,还在自家开辟的白龟圃中,接受四方学者的求教,可谓治学终生、诲人不倦,被学者尊称为“上蔡夫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张沐卒于上蔡家中,终年八十二岁。

张沐一生勤于撰著,留下的著作遍及经、史、子、集四部,有23种之多。其中,属于经部的有:《五经四书疏略》9种144卷(包括《周易疏略》4卷、《书经疏略》6卷、《诗经疏略》8卷、《礼记疏略》47卷、《春秋疏略》50卷、《大学疏略》1卷、《中庸疏略》1卷、《论语疏略》20卷、《孟子疏略》7卷),《孝经疏略》1卷;属于史部的有:《河南通志》50卷,《开封府志》40卷,《上蔡县志》15卷,《张氏家谱》1卷;属于子部的有:《道一录》5卷,《图书秘典一隅解》1卷,《学道六书》6卷,《为学次第书》6卷,《溯流史学钞》20卷,《六谕敷言通俗》6卷,《通俗女儿经》1卷;属于集部的有:《前川楼文集》2卷,《前川楼诗集》1卷。

张沐以理学家名世,他的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经部、子部著作中。因此,这里单独选择其代表性著作《五经四书疏略》略加陈说。从上文可以看出,《五经四书疏略》其实不是一本书,而是9种书的合称,是对“五经”“四书”9种儒家核心经典的阐释。宋明理学延续汉代经学治世的学术传统,并将“四书”地位抬升,在明清时期一起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并作为科举考试的指定教科书。对这些经典,无须质疑,只可解说。所谓“疏”,原是相对于“注”而言,是对经典注文的注释,后来也直接用于对经典原文的注释。张沐的《五经四书疏略》将前人的解经之语融于自己的注释之中,可谓二者兼有。

早在任内黄县令时,张沐就有意重注儒学经典,后来讲学各地,见闻愈广,思考益深,日积月累,书亦渐成。如《周易疏略》自序曰:“沐不敏学之者八年于兹,庶几尊信孔子,乃始有舒厥心,集其说成稿,然日必有改,要求符节于孔子之意不爽毫末而犹未得也。敬俟高明参商,有得则更注,非敢曰遂已也。”可以看出张沐的注解意在追求“符节于孔子之意不爽毫末”,虽研习八年并“集其说成稿,日必有改”,但仍觉未达目标,如有“高明参商,有得则更注”,体现出张沐对学问的高远追求与谦虚好学、学无止境的学术品格。这种品格与追求也同样体现在其他各部《疏略》中。

就各部《疏略》的编写体例而言,在各书正文中,每篇先以句或段的形式列出经典原文,用单行大字书于右,然后把自己的注释以双行小字低一格书于左。就各部《疏略》的内容特点而言,《诗经疏略》以《诗序》为宗,在吸收众家之说的同时,侧重于对《诗经》义理的发挥;《春秋疏略》中提出了《左传》为孔子所作的新观点;《书经疏略》多据蔡沈《书集传》说而间出己见;《周易疏略》本孔子《十翼》之义,多采先儒旧注;《礼记疏略》刊刻时,因年已八十,所以有他的儿子、门生等人参与编订,成于众手;《四书疏略》有意补朱子未尽之义。但是,乾隆时期官修的《四库全书总目》对各《疏略》评价并不高,甚至屡有批评。比如针对张沐《春秋疏略》中“孔子取鲁史尊之为《经》,而以不可为《经》者挨年顺月附录《经》左,命之曰《左传》”的说法,《总目》提要说:“异哉斯言!自有经籍以来,未之闻也。”究其原因,乾隆时期盛行考据学,而张沐《五经四书疏略》沿袭的是理学家以义理解经的路数,本意是想回归经典原旨,却不免流于主观臆断。

  总体来说,张沐一生探求、传授、弘扬儒学,著述丰赡,种类齐全,内容广博,对清代中州理学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甚巨。《文献征存录》赞其一生“虽无高爵重位,隐然为中州儒宗”。经学家毛奇龄称:“(中州)理学推孙征君、张仲诚二人,大河南北从若影附。”也因此,他与孙奇逢、耿介、汤斌等人并称“中州八先生”,亦与梅文鼎、李颙并称“海内三隐”。他的代表性理学著作《五经四书疏略》,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所写的《周易疏略》,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成书的《礼记疏略》,前后历经30年之久。这是清代天中先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五经四书疏略》敦临堂原刻本,今清华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等单位仍有收藏。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