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法治 以案说法

上蔡县人民法院法官讲解什么是“执行不能”?“执行不能”案件如何处理和防范?

2023-09-12 18:03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代廷伟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通讯员 聂仲毅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院执行局,经常会遇到当事人的“连环追问”--“我官司打赢了也申请执行了,为什么还没有收到钱呢?”“你们有那么多高科技手段,怎么会查不到被执行人财产和下落,为什么要我提供财产线索呢?”等等。

其实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能执行到位,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可以提取、扣留被执行人收入,可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还可以将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等。但是,并非所有的被执行人都是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一种无奈叫“执行不能”。

什么是“执行不能”?执行过程中,案件被执行人完全丧失履行能力、经核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客观上不具备执行条件,即使法院穷尽一切执行措施,也无法实际执行到位。这类案件属于“执行不能”案件。

对于“执行不能”法院如何处理?对于“执行不能”案件,法院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终结执行。二是终结本次执行。终结本次执行只是执行程序阶段性终结,人民法院通过严格审查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将案件纳入“终本案件库”管理,定期对被执行人进行网络查控,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一旦发现有财产立即恢复执行。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从根本上减少“执行不能”的风险,需具备以下三种意识:一是投资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高额利润最终难免出现血本无归的结果,交易前应做好交易对象背景审查,确保在交易风险发生时有财产可供偿还。二是财产保全意识。发生诉讼前,申请人可依法在诉讼前、诉讼中、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前提出财产保全申请,通过提前控制涉案财产以降低执行不能风险。三是配合执行意识。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权利的实现不仅依靠法院的执行措施,更有赖于申请人积极配合。申请人在立案时可积极提供被执行人的联系电话、地址、财产信息等详细的执行线索,使法院能快速、具体执行到位。


责任编辑:代廷伟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