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天中

走进长寿之乡 打开长寿锦囊 记者带你聆听“百岁老人”的故事 之——吴志英:西陵之女多神奇 年过百岁能制衣

2024-04-07 14:55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纺织服装产业是西平县主导产业,西平“金剪子裁缝”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现在还有2万多名“西平裁缝”在全国各地创业打拼,西平“金剪子”催生服装强劲脉动,像奶奶这样遗落在民间的“金剪子”当然不足为奇,但百岁以后还能量体裁衣,可以说是西平这片...

走进长寿之乡 打开长寿锦囊 记者带你聆听“百岁老人”的故事之——

吴志英:西陵之女多神奇 年过百岁能制衣

记者 许静/文 见习记者 赵永涛/图

盛世常青树,百年不老松。

102岁的老太太不但耳聪目明,还能穿针引线缝制衣服?也许你将信将疑,今天记者带你一探究竟。4月3日,记者刚进入西平县师灵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便映入眼帘,道路通畅洁净如洗,两旁是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阳光下盛放的油菜花溢彩流金,一望无垠的麦苗如碧浪随风翻滚,红彤彤的紫荆花如火焰般恣意燃烧着,偶有填满春色的农家小院飞快掠过车窗……

百岁老人会制衣

记者来到师灵镇师灵村委南李庄村村民吴志英老人家中时,她正坐在客厅里飞针走线、熟练地给72岁的小儿子李俊岭缝制衣服,儿子则像幼童一般笑呵呵地凝望着母亲,就连皱纹间都洋溢幸福。老太太的脸上虽然写满了岁月沧桑,不过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美貌,在她的身上,仿佛还能穿过历史长河看到上个世纪的印记。

老人出生于1922年,一生养育了六个子女,现在已经五世同堂。彼时裹脚的陋习还未摒弃,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裹脚,不仅造成脚部畸形,而且现在这双“三寸金莲”更是难买到合适的鞋子,只能穿自己做的绣花鞋。

“我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做的,还有家里小孩穿的衣服,都是我自裁自剪自作。”谈笑间,老奶奶一点儿也不低调,且十分自豪!奶奶一边说着,一边要现场演示剪裁,儿媳妇郭月给婆婆找来一块布,只见老太太拿起剪刀,在布上一比画,“咔嚓咔嚓……”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举手之间,娴熟尽显,几分钟,一个裤子的雏形就出来了。

郭月介绍说:“婆婆身体一直很硬朗,几乎没有生过病,疫情期间别人几乎都发烧一星期,老太太只躺了两天,100岁时还能起床给全家人做饭,老人擀面条、做菜馍都不在话下。”

见记者有些吃惊,郭月笑了笑:“俺婆婆不光好做饭,她曾说过她很小的时候就会纺棉、织布、制衣,除了这些,她还会给小孩子们做虎头鞋,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做,给周围邻居的孩子做,乐此不疲。”

郭月一边说一边从里屋拿了一双虎头鞋让记者观看,通体为红色织锦,鞋头缀有虎头,虎头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缝制,五官清晰,惟妙惟肖,鞋面两侧织有花卉,与天真烂漫的童趣相得益彰。太漂亮啦!恍惚中,记者仿佛看到老人端坐屋内,在她灵巧的双手下,五颜六色的丝线、白色的确良布,加上些简单的图案,在手中花针的勾织下,慢慢变成了鲜艳的花朵、栩栩如生的鸟兽虫鱼。

“奶奶,您可真不简单,这么复杂的工艺您是向谁学的?”记者还是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想到,老奶奶淡淡一笑说,咱是庄稼人也没什么本事,小时候家里穷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衣服?我这套制衣技术看家本领,是跟着老祖宗比画着学来的。

老祖宗?嫘祖?西陵之女?莫非这冥冥之中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有一个传说很美丽

作为一名传统手工艺者,吴奶奶的一生都在缝制衣服,她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之后的种种变迁,但她坚持用手中的尺子、剪刀演绎出一个普通人不平凡的一生。

西陵之女多神奇?貌美如花,心灵手巧外,我们先来听听一个美丽的传说。

上古时期,人们穿着简单朴素,靠兽皮和树叶遮寒避暑。直到神农氏教导人们种植麻,人们才开始使用麻织成的粗布作为衣料。

这时候有一个人叫嫘祖,相传为西陵氏之女。据《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传说她是养蚕制丝方法的创造者。

一天,嫘祖在树下搭起灶台准备烧水。她一边往火上添柴,一边眺望着桑树上的蚕虫不停吐丝做茧。突然,一股狂风袭来,一只茧从树上飘落下来,落入了正在沸腾的水锅中。嫘祖担心茧弄脏了开水,便用一根树枝去捞茧。然而,她捞了几次,只捞起一根洁白透明的长丝线,丝线还越拉越长,看不到尽头。嫘祖用一根短树枝将丝线绕成了一团。

嫘祖望着团团白色的丝线,突然想起她曾和其他女孩一起用植物纤维织布的情景。她于是开始实验。果然,她成功地织出了一块白色绸缎,柔软而美丽。整个部落的女孩们看到后都兴奋不已。嫘祖开始教导她们采集桑树上的蚕茧,抽丝线并织布。后来,她自己开始养蚕并织绸。

黄帝对嫘祖的贡献十分赞赏,赐给她一片桑林,并命令她教导人们养蚕抽丝、织布做衣物。自从嫘祖养蚕缫丝、织绢制衣之后,人们的穿着才有了“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才有了飞跃的进步,中华民族的文明迎来了一个新的篇章。

“作为‘蚕神’嫘祖的故里,名副其实的服饰文明发祥地,具有发展服装产业的传统文化优势。”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纺织服装产业是西平县主导产业,西平“金剪子裁缝”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现在还有2万多名“西平裁缝”在全国各地创业打拼,西平“金剪子”催生服装强劲脉动,像奶奶这样遗落在民间的“金剪子”当然不足为奇,但百岁以后还能量体裁衣,可以说是西平这片沃土创造了奇迹,也不负西陵之女“嫘祖故里,桑蚕制衣”的美名。

儿孙孝顺多长寿

提起老奶奶的长寿秘诀,除了饮食、作息有规律外,家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脾气好、心态好。“跟老太太做了52年的婆媳,我们一直相处得很好,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郭月对记者说,别人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没想到她遇到了这样一个好婆婆,这是她这辈子的福气。

陪记者同行的镇干部告诉记者,其实,老人的儿媳妇郭月才是真正的好媳妇。西平县自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西平正能量”活动以来,师灵镇每年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先进典型表彰活动,对各村委评选出的“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等21类典型人物进行隆重表彰,通过发挥正能量的引导作用,形成孝老敬亲的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全镇共选树“好媳妇”等先进典型2097人,郭月就是“好媳妇”的代表人物,每年都上“乡村光荣榜”,每年都会被评为“好媳妇”。在师灵镇,像郭月这样的好媳妇还有不少,全镇上下孝老爱亲蔚然成风。

“其实我走得动,但儿媳妇担心我有啥闪失,这两年都是她对我端吃端喝的,唉,我这老了没用了,也不能帮她点啥……”说起儿媳妇,老人娓娓道来,讲到动情之处,不禁眼圈发红。

当记者赞美老太太的衣服看上去非常华贵,十分合体时,老太太破涕为笑:“这是俺闺女给俺买的,老贵,买它干啥。”听到老太太的话,李俊岭告诉记者,别看老娘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我们兄妹一共六个,全家四十多口人,每当后辈们给她买了啥,她都不忘去邻居家串门“炫耀一下”!

“你娘家是哪里的?听口音不像西平人?”聊着聊着,老奶奶和记者熟络起来,她突然发问,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采访临近结束时,已是日影西斜,又见炊烟升起。晚饭时刻,和往常一样,老奶奶烧火,儿媳妇掌勺。随着“哗哗哗”的面糊倒入沸腾的开水中,郭月又打碎两个鸡蛋甩入锅中。

“每天给俺妈保证两个鸡蛋,虽说她执意要和我们吃一锅饭,我们还是偷偷把鸡蛋都盛到她碗中。”郭月说。

“就在这儿喝汤吧,真的,别走啦!”见记者要告辞,老奶奶热情地挽留。当记者表示改天再来看望她老人家时,老人转头望着自己的儿媳妇“命令”:“去,把那双虎头鞋拿过来送给客人,捎回去给她的孙儿穿!”

奶奶呀奶奶,记者真正领会到了什么叫耳聪目明,莫非记者的年龄您也能看穿?

值得一提的是,李俊岭的叔叔今年也已96岁高龄,依然行动自如。至2023年12月,师灵镇高龄老人1598人,其中90岁以上的244人,100以上的10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要说长寿的秘诀,除了自身身体素质好,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很关键。”一位镇干部对记者说。走近吴奶奶的家庭,也就明白了其中并无隐藏什么长寿奥秘,有的只是勤劳乐观、妻贤子孝、心气和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会温暖……

百岁老人能制衣,欣逢盛世多孝悌。飞针走线之间,百岁老人吴志英用勤劳灵巧的双手缝补着岁月,织出了幸福;在西平,还有许多像吴志英一样的百岁老人,他们用热爱生活的心,织出了属于自己的多彩生活,织出了属于“长寿之乡”的锦绣画卷!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