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图片 观天下

竹编60年 汝南七旬老人的“守艺”情怀

2024-05-08 11:15 来源: 今日驻马店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冯小绪说,编制箩筐的工序繁多,单是用来围圈的竹篾就有几种,“这是竹篾丝、这是饺篾、这是经篾、这叫箩耳……”冯小绪指着一只箩筐说,每一道工序都要讲究大小匀称,尤其是箩筐的尺寸,直接决定着箩筐的美观和承重。冯小绪回忆刚开始学习竹编的那几年,手被刀子割伤、被竹片划破是家常便饭。

驻马店网讯(记者 王永良)5月7日上午,在市区驿城大道与练江大道交叉口西北角,一位老人正在向过往市民介绍他编制的各种竹制品。 

老人名叫冯小绪,是汝南县留盆镇何庄村黄蔡村人,今年71岁。他从12岁开始,就跟着他的爷爷、父亲学习编竹篮、竹筐、竹匾等,从事竹编技艺近60年。

“我现在年纪大了,外出务工也不行了。编制竹制品,除了可以补贴家用,更多的是情怀。”冯小绪微笑着说道。 

冯小绪告诉记者,一把篾刀、一张方凳、一件垫衣,就是编竹制品所用的工具。只要天气好,他就搬出凳子,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一边忙活一边和邻居闲聊。每天持续几个小时编竹制品,让冯小绪早已形成肌肉记忆,一根根细长的竹篾,轻松自如地在手指间来回穿梭。 

冯小绪说,编制箩筐的工序繁多,单是用来围圈的竹篾就有几种,“这是竹篾丝、这是饺篾、这是经篾、这叫箩耳……”冯小绪指着一只箩筐说,每一道工序都要讲究大小匀称,尤其是箩筐的尺寸,直接决定着箩筐的美观和承重。“误差不能超过7厘米,不然承重就不对称了,也不好看。”谈起多年来的从业经历,冯小绪头头是道,颇有心得。 

“一个竹篮、竹筐编下来要4个多小时,一天下来只能编2个,价格在20元~200元不等,费工费时,但它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技艺的坚守和传承。” 

冯小绪告诉记者,篾匠手艺是一门细致活,一件竹编制品的产生需要经过严密的工序,包括选竹、破竹、刮青、破篾、拉丝、刮篾等等,要经过多年磨炼才能精通。冯小绪回忆刚开始学习竹编的那几年,手被刀子割伤、被竹片划破是家常便饭。一双手满是伤疤,层层老茧又厚又硬。搞竹编艰不艰辛,一双手就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冯小绪把卖筐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他每天都会去卖筐,现在,买这种编织筐的人并不多,有的时候,一天一个筐都卖不出去,最多也就卖四五个,一般买这种竹筐的人都是农村人,他们用这种筐来装鸡蛋或刚摘下的蔬菜,在城里很少会有人拿着这种筐上街买菜。“我希望大家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我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呼吁更多人保护环境。”冯小绪说。 

随着年岁渐长,冯小绪的手脚也不如年轻时灵活,砍竹、背竹这些粗重活也在制约着他前行。年轻时,他一个月能编20个竹筐,但是现在,一个月只能编10个,由于长期久坐,老人的腰椎也出现了问题,很多人包括老伴都劝他“金盆洗手”,但是冯小绪依然乐在其中。“我编竹筐不图名、不图利,这是我的兴趣。”冯小绪说,带着这份执着和热爱,他打算一直做到自己不能干的那一天。

记者手记:一份手艺,一份坚守。一只竹篮,是一个年代的记忆,也是最浓的人间烟火气。时事变迁,沧海桑田,瞬息万变,但是老手艺人的坚持与热爱,值得我们尊敬。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