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娱乐

歌剧《西部女郎》:普契尼旋律中的狂野风情

2024-07-29 10:59 来源: 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非常热衷于“异域想象”,融合《茉莉花》旋律的歌剧《图兰朵》就是他想象的中国故事,此外还有充满日本风情的《蝴蝶夫人》以及与东方世界截然相反的——美国西部题材的《西部女郎》。近日,普契尼歌剧《西部女郎》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北京观众跟着普契尼的音乐来到充满冒险精神的美国西部淘金小镇,感受那里的别样风情。

《西部女郎》问世的时间在《蝴蝶夫人》之后,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音乐上,都表现出普契尼的突破与探索。《西部女郎》把故事背景放置在19世纪中叶美国淘金热时期的加利福尼亚州,讲述了美貌而勇敢的酒馆女主人眀妮、隐藏身份的劫匪约翰逊与钟情于眀妮的治安官兰斯之间的故事。矿工、劫匪、酒吧、森林,这些人物和场景的出现,无疑是对欧洲传统歌剧题材的突破。《西部女郎》带有粗粝、狂野同时又危机四伏的底色。

音乐上,《西部女郎》的听感很现代,有一些不和谐的和声,和比较超前的管弦乐队技法。最重要的是,在这部作品中,传统意大利歌剧的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界限有些模糊不清,除了第三幕最为著名的《请让她相信》,其他场次都找不到人们普遍印象中那样华丽宏大的咏叹调。歌剧剧情的复杂变化,都融汇在一句句细密的唱词中,使全剧的歌词很有叙事性,而鲜少抒情性的唱段。这部歌剧整体观感更像叙事体的散文,而不是浪漫规整的诗篇。再加上普契尼对印第安音乐、美国乡村民谣的借鉴,《西部女郎》的听感非常丰富。

在某种程度上,《西部女郎》的音乐欣赏重心会向乐队倾斜,音乐带来的戏剧性值得玩味。尤其是厚重的铜管、猛地出现的长笛,塑造的情境与西部淘金世界的氛围贴合。本次国家大剧院版《西部女郎》上演时,意大利著名歌剧指挥卡罗·利兹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营造出可圈可点的音乐意境。

歌剧前两幕漫长而波折的叙事,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等的就是最后《请让她相信》咏叹调的出现。这首咏叹调经常在各大音乐会上亮相,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就曾有过无比惊艳的演唱。歌曲唱的是临刑前约翰逊对眀妮爱意的正面表达,本版歌剧中,歌唱家马可·伯帝音色厚实嘹亮,让人一饱耳福。

国家大剧院一向注重歌剧的视觉效果,《西部女郎》也不例外。剧目尽可能还原了矿工聚集的酒馆、二层的房屋、苍莽的森林,是剧情气氛的有力补充,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只是,第一幕中酒馆的布景在视觉上显得有点“满”,舞台上高高堆叠的箱子虽有立体感,但占据了大部分视野,再加上第一幕的故事与音乐叙事感很强,复杂的布景略微有点干扰观众对音乐的捕捉。反而第二幕、第三幕二层房屋、森林的设计极具现代感,充分运用了舞台空间和假定性的想象,风格上也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该剧多媒体的设计让人过目难忘。该剧导演兼舞美设计萨迪厄斯·施特拉斯伯格为了呈现出舞台上的“电影感”,专门为国家大剧院“量身定制”,让舞台与多媒体视觉相融合。第二幕中,明妮为了救约翰逊,和兰斯展开一场牌桌豪赌,中间还有换牌等动作,这些在舞台上非常细微、却对剧情发展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动作,被多媒体投影在布景上,让剧情的走向更加扣人心弦。 (记者 韩轩 方非摄)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