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铺村新习俗:“全村福”连拍三年,共绘乡情新画卷
摘要:对新铺村村民来说,拍摄“全村福”成了大家一年一度的大事,许多人特地从外地赶回村里。宋满良回忆道,那年大年二十三下午,全村人来到村文化广场。2024年新铺村全村福照片 第二年拍摄时,一共有356人参与。
驻马店网讯(见习记者 赵永涛 通讯员 焦丰玲)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八,西平县杨庄乡西北部的新铺村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欢腾的气息。在外奔波的游子们,如燕子归巢,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共赴这场期待已久的团圆盛会。
这一天,是新铺村拍摄“全村福”的日子,也是村民们心中最具仪式感的过年方式。
自2023年西平县委倡导开展“欢天喜地过大年,晒出最美全家福”活动以来,新铺村积极响应,率先拍摄了“全村福”,并连续三年延续这一传统。对于村民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合影,更是情感的凝聚和家乡发展的生动见证。
全村欢聚 幸福定格
当日中午,村民们吃过午饭后,纷纷带着凳子来到村文化广场。广场上,大红灯笼高挂,铜器队、秧歌队热情表演,村民们或手持“福”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年的氛围愈发浓厚。
小晴晴穿着华丽的过年服,和奶奶早早地来到广场。她兴奋地在文化墙前的“全村福”照片中寻找自己的身影,童声清脆地喊道:“奶奶,快帮我找找我在哪儿?”“在这儿,在这儿,今年我还要站最中间呢!”她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村民张金旭一家特意从郑州赶回村里,选择站在离五星红旗最近的位置。张金旭感慨地说:“我们已经连续拍了三年‘全村福’了。这不仅是一次大团聚,更是让孩子们了解家乡、感受乡情的好机会。”像张金旭一样,许多村民不远千里从外地赶回,只为参与这场充满仪式感的团圆活动。
锣鼓喧天,乡情满溢
拍摄现场,锣鼓声震耳欲聋,秧歌队的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97岁的许二妮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高兴”。老人平时跟随儿子住在舞钢市,只有拍摄“全村福”时才能与村里的乡亲们见面。“还是老家热闹,能和全村人合影,特别难得。”老人感慨万分。
乡贤张进军慷慨解囊,为村民们准备了香烟、瓜子、糖果等年货,还邀请了秧歌队和铜器队进村表演。“能为村里增添过年的喜庆氛围,我义不容辞。”张进军表示。他的支持让这场活动更加热闹非凡,也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乡情。
照片见证村庄变迁
对于常年在外打拼的村民来说,“全村福”不仅是团圆的象征,更是家乡发展的生动记录。村民张义昌特意从武汉赶回老家,带着两个孩子参与拍摄。“想家的时候,我会翻看前几年拍的‘全村福’。这些照片特别能缓解游子的思乡之情。”张义昌深情地说。
86岁的关妮老人推着轮椅来到广场,仔细观看前两年拍摄的“全村福”。她指着照片感慨地说:“有几个老人已经不在了,不少孩子也长大了。”关妮老人见证了这几年村里的巨大变化,家门口的泥路变成了硬化路,车子都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了。
村党支部书记宋满良表示,“全村福”不仅记录了村庄的发展历程,也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我们村这几年变化很大,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希望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共同为村庄的未来努力奋斗。”
三年坚持,传承乡情
从2023年第一次拍摄“全村福”至今,新铺村已经坚持了三年。宋满良回忆道,第一年拍摄时有381人参与,铜器队队员还穿着戏服拍照;第二年有356人参与;今年,尽管寒风凛冽,但仍有350多人齐聚一堂。
“能够组织村民们拍摄‘全村福’,定格他们的幸福瞬间,分享他们的温馨故事,同时记录下新铺村的发展变迁,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宋满良深情地说。他表示,未来新铺村将继续坚持拍摄“全村福”,让这份乡情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