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综合新闻

头皮溃烂竟是患癌 专家巧手运用皮瓣转移术补缺损

2025-04-24 08:52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王冰之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通讯员 李茂

70岁的李大爷身体一直很健康,大约在十多年前,他的头皮长了一个小疙瘩,一开始不痛不痒,一晃15年,此头皮肿物亦相伴相随。3个月前,李大爷的头皮出现溃疡,不停渗出液体,用手触碰还有强烈的刺痛感。四处求医后,溃疡愈合情况并不理想,反而还有加重的趋势。直到前段时间,李大爷的儿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就诊。

接诊后,神经外二科主任高岩升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初步判定困扰李大爷多年的肿块可能是巨大头皮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又名基底细胞上皮瘤,是源于表皮附属器特别是毛囊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它好发于头皮、面部等暴露部位,与长期日光曝晒有关,可引起严重外貌损伤及功能丧失,甚至威胁生命。本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男女发病数基本相等。

李大爷头皮肿瘤巨大,直径约6.0厘米,手术后切口的有效缝合是最大的难题。传统头皮肿物切除术后,会造成局部皮肤缺失,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植皮来解决,否则手术区域由于毛发不能正常生长,会造成局部秃头现象,影响美观不说也会影响到患者心理健康。因李大爷身体合并多种老年性疾病,体质差,手术治疗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极大。术前沟通显得异常重要,面对病人及家属的渴求的眼神,科室专家团队对李大爷的病情进行反复多次严谨的推敲和讨论,最终制定手术方案——皮瓣转移修复术。

皮瓣转移术是利用身体某块肌肉(或一部分肌肉)连同其浅层的皮下组织、皮肤一并切取,以进入该肌肉的血管为蒂进行转移,用于较大创面缺损的修复或肌肉功能重建的一种术式。由于肌皮瓣的血液供应充沛,抗感染力强,易于成活,组织量丰富,该术已成为整形重建外科常用术式之一。

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神经外二科技术团队在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切除了李大爷的病变。术中采用皮瓣转移修复术,覆盖创面,保留了头皮的完整性,避免了植皮带来的头发缺失。历时2小时,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李大爷术后很快清醒,肢体活动自如,十天后拆线,现在已经痊愈出院。

基底细胞癌临床表现多样,且起病隐匿,一般自觉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生长速度缓慢。临床主要分为4种类型:

1结节型:最常见,初起为灰白色或蜡样小结节,质较硬,缓慢增大,出现珍珠状半透明凸起的丘疹,或者是有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的结节,随着结节生长可能会出现中心溃疡。

2浅表型:鼻部少见,皮损为红斑样鳞屑性斑片,较少向周围浸润生长,可有轻微的糜烂。

3色素型:较少见,与结节型相似,但皮损有棕黑色的色素沉着,很似痣或者黑色素瘤,容易误诊,常见于肤色较深的个体。

4硬化型:恶性度最大, 它界限不清, 表现为扁平的黄白色的萎缩的斑块,常出现溃疡,出血,结痂,经常被误认为是瘢痕,往往发现较晚,且生长很快,通常超越可见的界限。

责任编辑:王冰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