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社会

点亮乡村振兴文化明灯 八旬教授赵宪尧和他的乡村书院

2025-07-04 17:12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梅雅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4年前,随父离乡已经70多年的赵宪尧决定回到家乡赵庄村,希望在乡村振兴方面作出一份贡献。正如赵宪尧教授所说:“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文化滋养。 【记者手记】 在赵庄村的傍晚,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白发苍苍的赵宪尧教授坐在书院门前,孩子们围着他追问外面的世界。

记者 栗晨曦 见习记者 李辉

在泌阳县泰山庙镇赵庄村,一座由老宅改建的“玉德堂书院”成为当地孩童求知的乐园。书院筹办者——85岁的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授赵宪尧,用行动诠释了“桑榆未晚,为霞满天”的深刻含义。这位我国城乡规划与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权威专家,晚年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扎根乡土,将毕生所学反哺家乡,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文化明灯。

  退而不休:从大学讲堂到乡村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述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既传统又特别。”日前,在泌阳县泰山庙镇赵庄村小学的课堂上,赵宪尧教授正激情洋溢地为孩子们授课,“特别之处在于,我们要记住这个伟大传说的发源地就在我们泌阳县——盘古倒下后化作的山脉,就是我们眼前的盘古山。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这个文化根源,并将这个故事传播得更远。”

undefined

赵宪尧指导孩子们阅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宪尧表示:“中国神话故事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与驻马店有着深厚渊源。我希望能将这些文化瑰宝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让世界人民都能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文化传承的热忱与坚定。

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赵宪尧教授退休后本可颐养天年,却选择回到故乡投身乡村建设。他不仅为泌阳县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更以“名誉校长”“乡村总规划师”的身份奔走于田间地头。尽管年过八旬,他仍坚持站在讲台上,为孩子们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播撒文明的种子。

在书院里,他教授《道德与法治》,并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一次讲解“诚信”时,他带着学生观察农民播种:“种子若掺假,秋天就颗粒无收。做人也是这样。”这种接地气的教学,让抽象的道理变得鲜活。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孩子们眼里有光,乡村才有未来。”赵宪尧的话朴实却掷地有声。

 玉德堂书院:一座乡村的文化灯塔

为改变家乡文化资源匮乏的状况,在担任泌阳县乡村振兴规划师的同时,赵宪尧自筹资金,捐赠毕生收藏的3000余册图书和百余件珍贵藏品,并将祖传的老宅改造成一座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书院。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华中科技大学师生及校友纷纷响应,一时间,承载着知识与文明的图书、文物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个豫南小村庄。

undefined

赵宪尧和村民们一起。

“玉德堂是我专门为书院起的名字,它来源于赵庄村两位祖先的名字,希望孩子们能够像玉一样高洁,做有道德的人。希望这种精神能一直延续下去。”赵宪尧说。

如今,这座书院不仅成为孩子们课后汲取知识的“第二课堂”,更通过举办农耕文化展览、传统礼仪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唤醒村民对本土文化的深层认同与文化自信。在赵宪尧的坚持下,一粒粒文化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里的书有两万多册,已经摆不下了。我们正在加盖书院二层,盖好以后,这里将有更多的空间,让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我们还可以邀请城市的孩子来这里体验生活,干部们到时也可以在这里学习。”赵宪尧说。

助力乡村振兴: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赵宪尧曾主持多项国家级规划项目。退休后,他一直在湖北从事乡村振兴方面工作。4年前,随父离乡已经70多年的赵宪尧决定回到家乡赵庄村,希望在乡村振兴方面作出一份贡献。

“一回到村里,乡亲们就送来鸡蛋、蔬菜,孩子们围着我要听故事。各级政府部门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这让我有信心把这件事做下去。”赵宪尧回忆起4年前刚返乡时的情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满怀一腔热血,一回到家乡赵庄村,赵宪尧就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实践,开始进行乡村调研。他走遍村里的每一条小路,记录下每一处老宅的位置,动手绘制村庄发展规划图。

在他的精心规划下,昔日杂草丛生的宅基地焕发新生,摇身一变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曾经淤塞脏乱的小河经过系统治理,重现清澈。村里更在河中央建起了一座精巧的湖心小岛,如今,这里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最爱的观光胜地。

这些实践很快得到认可,泌阳县邀请他参与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周边多个乡村争相聘请他担任“荣誉规划师”。

“我爱我的家乡,家乡的乡亲们也爱我。就是因为各级部门支持,和村里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支持,我才能把书院建成。我想用未来5年做好3件事:文化振兴、快乐教育、干部培训,并通过这3件事实现乡村振兴。”85岁的赵宪尧谈起规划时,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这种热情感染了很多人——华中科技大学的退休教授们组成“银发支教团”,县教育局邀请他开展素质教育讲座,连家长们也常来找他探讨教育问题。

这样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上演。从朱有勇院士的“土豆课堂”到中国农大的“科技小院”,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选择“逆流”返乡。正如赵宪尧教授所说:“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文化滋养。我们带回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服务乡土的赤子之心。”

【记者手记】

在赵庄村的傍晚,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白发苍苍的赵宪尧教授坐在书院门前,孩子们围着他追问外面的世界。这一幕,恰是知识分子与乡土中国最深情的对话。从“象牙塔”到“黄土地”,赵宪尧们用行动证明:知识的分量,不仅在于学术殿堂里的高度,更在于它俯身大地时的温度。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