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夏粮产量波动,应该如何客观看待
摘要:目前,河南正全力开展秋粮田间管理工作,也提出了确保秋粮总产达600亿斤以上的目标。有往年的经验,有播种面积的打底,有“与天争时”的拼劲,这些都让我们对河南通过“以秋补夏”,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的稳产丰收,充满期待。
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公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稳产丰收,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基本持平,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
其中,河南今年的夏粮产量为3750万吨(750亿斤),仍占全国四分之一,但比去年少了7.14亿斤。
既然产量减少,为何还称得上是“稳产丰收”?
作为全国夏粮生产的绝对主力,河南做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今年的夏粮产量波动?
稳产丰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取得的
先说第一个问题。
今年的夏粮总产量的确少了。但要看现在的夏粮产量,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取得的。
今年以来,包括河南、陕西等夏粮主产区,接连遇上极端天气。
据水利部黄河委员会官网消息,去冬今春以来,河南遭遇近十年同期最严重干旱,40%的县(市)出现重度气象干旱。
这种极端天气,对于小麦生长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不仅如此,省应急管理厅方面介绍说,4月下旬以来,河南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5%;全省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的天数超过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更是在70天以上。
五月正值小麦灌浆期,干旱缺水,对克重的影响非常大。
除了旱,对小麦杀伤最大的还有干热风。
五月份的时候,就有些地方的小麦已经黄了,但其实很多都是被干热风,硬生生烤黄的。
此前,有专家预计,河南受干热风天气影响的小麦面积占比21.6%,陕西占比19.8%。若不采取防范措施,河南、陕西干热风影响区域小麦千粒重将损失约2.2%至4.4%。
而从最终产量的影响程度上看:全国减少0.1%,河南减少不到1%,正因为采取了有力措施,才把产量拉了回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说今年夏粮稳产丰收,是符合实际的。
为了稳产丰收,河南做了什么
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
如今,虽然农业科技发达,但对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来说,“靠天吃饭”这四个字,仍然是农业摆脱不了的事实。
天公不作美,唯一能做的,只有“与天争时”,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其实从今年以来,河南上下就一直在抢时间。
省领导外出调研,直接扎进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询问土壤墒情;省财政第一时间下发抗旱保粮资金,也都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当天就发到地方层面。
除此之外,调集农业机械、集中灌溉等等,也都是科学有序,反应迅速。当然这种迅速反应和调度,让人看着心里也很难受。毕竟,这都是一年一年,让“天不帮忙”给逼出来的。
当然,“抢时间”只是一方面,河南在种子和农技上也下了狠劲儿。
比如在新乡打造的“中原农谷”,虽然时间不长,如今已经研发出抗干热风等特性的种子,并开始向全国大量供应;在中原农谷里的“冬小麦干热风防控专项试验”地块,千粒重普遍提高1.5至1.9克,亩产增加约30.1至38.2斤。
随着这些种业科技推广应用,假以时日,一定会让河南的农民轻松一些。
“以秋补夏”,河南还需更努力
如今,夏收已经结束。而为了争取全年的丰收,河南从上到下,仍然充满干劲。
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今年的稳产丰收,在当下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的打压,无疑让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
就在上周,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谈到中国的抗冲击能力时,专门提到了粮食生产这一块。对中国来说,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河南绝对足够分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全年来看,尽管夏粮产量出现波动,但对比往年曾出现的类似情况,河南,最终都通过秋粮增产,把全年粮食产量给拽了回来,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这正是河南作为大国粮仓,在粮食生产上所体现出的韧性。
拼完夏粮拼秋粮。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消息显示,今年我省秋粮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从种植面积上看,与去年基本一致。
目前,河南正全力开展秋粮田间管理工作,也提出了确保秋粮总产达600亿斤以上的目标。有往年的经验,有播种面积的打底,有“与天争时”的拼劲,这些都让我们对河南通过“以秋补夏”,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的稳产丰收,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