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娱乐

文化共鸣越山海 音乐剧《致青春》在新疆演出

2025-08-05 15:03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舞台上,苗族群舞《苗女出嫁》的红伞如红云般翻涌,芭蕾舞与小合唱交叠,人物命运与悲欢有了更强烈的画面感。剧院顶部的环绕音响腾起混响,将歌声里的思念与热忱置于观众耳畔。而当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在祖国西北角留下光影,一座座剧院舞台,成为承载精神传承的驿站,也写下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记忆。

8月1日至2日,音乐剧《致青春》亮相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这部讲述上海青年支援柳州工业崛起的作品,让不少有着援建、援疆经历的观众触动心弦,那些深埋心底的青春记忆,在艺术的催化下翻涌。

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的品字形舞台上,“柳州一号” 机床的齿轮缓缓转动,将观众带回20世纪50年代。知名导演张继钢以乡愁为笔触,将上海市青年工人耿大可告别恋人佟家玲驰援广西柳州市的青春故事,编织成一部熔铸家国情怀的感人故事。

舞台上,苗族群舞《苗女出嫁》的红伞如红云般翻涌,芭蕾舞与小合唱交叠,人物命运与悲欢有了更强烈的画面感。

一边是边疆建设的召唤,一边是爱人的深情牵挂。当花腔女高音常思思的咏叹穿透剧场,观众深深共情——那些将“小我”融入共和国创业洪流的建设者们,曾以青春为基石,锻造着一座城市的历史。

一位有过驻村经历的观众告诉记者,这是一部厚重的作品,不同年代的青春,都会为同样奋斗的理想而燃烧。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建成于2021年,一流的舞台设施,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剧中胶片质感在巨幕上流动,让半个世纪前的工业往事有了具象的轮廓;剧院顶部的环绕音响腾起混响,将歌声里的思念与热忱置于观众耳畔。灯影阑珊间,一袭长裙的女演员走下舞台来到观众席吟唱,打破了台上台下的界限;舞台上LED主屏、侧冰屏与高流明投影交织,时而春暖花开,时而细雨蒙蒙,在光影流转中悄然变幻。

当《致青春》的旋律在乌鲁木齐的夜空回荡,这场跨越山海的表演完成了一段对历史的致敬。而当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在祖国西北角留下光影,一座座剧院舞台,成为承载精神传承的驿站,也写下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记忆。(记者初杭、张瑜)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