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显:誓死抗日保家国
摘要:高培显与朱冠英紧急召开会议,决定抢修工事,固守待援,与陈法寨百姓共存亡。他与朱冠英等人商议后决定:固守到第二天天黑后突围,宁可流血牺牲也要掩护百姓安全撤离。天刚拂晓,日军便从四面发起猛攻,炮弹呼啸着轰塌了南门楼。
记者 张锟
他领导的抗日斗争,在豫南大地播撒下正义的火种;他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至今仍在上蔡民间传颂。他就是高培显,一位从贫寒农家走出的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率领部队驰骋于鄂豫皖敌后战场,用热血与忠诚践行着保家卫国的誓言。
1907年,高培显出生于上蔡县邵店乡大高庄一个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12岁,因家境贫寒无奈辍学。14岁那年,他投身冯玉祥部队,开始了军旅生涯。在军营中,他吃苦耐劳、英勇善战,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渐成长为具备指挥才能的军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高培显在与日军的浴血奋战中屡立战功,凭借过人胆识与军事才能晋升为连长。然而,目睹国民党部队消极抗日的行径,他内心的爱国热忱与现实形成尖锐冲突。1944年3月,高培显作出人生中最关键的抉择——率部300多人毅然起义,脱离国民党部队,加入新四军队伍。这支正义之师被整编为新四军独立旅第五大队,高培显任大队长,朱冠英任副大队长,从此活跃在鄂豫皖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敌占区的一把尖刀。
1944年5月,高培显奉命率部进驻上蔡陈法寨。部队在驻地广泛宣传抗日主张,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军民鱼水情日益深厚。
6月的豫南大地已是酷暑难耐,高培显率部在汝蔡遂边区敌后根据地展开凌厉攻势。在一系列突袭战中,部队缴获长枪百余支、机枪1挺、战马1匹,击毙日军4名(其中含1名军官)、伪军40多人,俘虏70多人,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捷报传来,根据地百姓欢欣鼓舞,参军支前的热情愈发高涨。
上蔡城南尚堂伪乡公所的30多名伪军,长期鱼肉乡里、抢掠百姓,当地群众恨之入骨。8月14日,趁伪军开饭疏于防备之际,高培显率部悄然包围据点。战士们如神兵天降,未发一枪便将全部伪军俘虏,缴获长枪36支、手榴弹百余枚。
高培显深知,抗日斗争离不开群众支持。他始终保持与百姓的紧密联系,群众也主动配合部队侦察敌情、传递情报,形成了一张覆盖敌后的情报网。在打击日伪军的同时,高培显还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将敌伪抢掠的粮食分给当地群众,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
1944年12月21日,高培显获悉驻守河南中部的日伪军正向湖岗寺一带集结,随即决定攻打湖岗寺据点。25日晚,他派遣主力三连和机枪连执行任务。不料,主力部队尚未返回,西平、上蔡、汝南、遂平、项城5县的日军300多人和1000多伪军已重兵包围陈法寨。此时寨内兵力空虚,形势万分危急。高培显与朱冠英紧急召开会议,决定抢修工事,固守待援,与陈法寨百姓共存亡。
25日午夜,传来主力部队回师增援受阻的消息,高培显知道突围的希望愈发渺茫。他与朱冠英等人商议后决定:固守到第二天天黑后突围,宁可流血牺牲也要掩护百姓安全撤离。天刚拂晓,日军便从四面发起猛攻,炮弹呼啸着轰塌了南门楼。高培显、朱冠英带领战士们用土袋拼死封堵缺口,战斗异常惨烈,战士伤亡较大。
巡视阵地时,高培显看到许多青壮年农民自发登上寨墙,凭借垛口用砖头、石块和农具参战御敌;有的百姓冒着炮火送弹药、抬伤员,一幕幕场景让他感动得泪水直流。早晨7时左右,当高培显带领警卫员再次来到东寨门巡视战况时,一颗流弹不幸击中了他。这位37岁的抗日英雄轰然倒下,壮烈牺牲在他誓死保卫的土地上。
高培显牺牲后,余部在朱冠英带领下浴血奋战,最终突出重围,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这位从豫南大地走出的抗日英雄,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践行了保家卫国的誓言。高培显的英雄事迹,永远镌刻在河南人民的抗日史册上,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