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报》为抗战而生
摘要:1939年12月,《拂晓报》第100期纪念专刊上,毛泽东题词“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1942年冬,日军“拉网式扫荡”期间,报社记者冒着炮火采写《朱家岗保卫战纪实》等报道,详述新四军第四师痛击日寇的壮举。
记者 张锟
竹沟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的《拂晓报》
1938年秋,中原抗战烽烟四起。确山竹沟一间低矮的农舍里,油灯彻夜未熄——新四军游击支队的战士们正用粗糙的胶辊滚印出一张张油渍斑斑的报纸。这份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报纸,从此成为刺破黑暗的“精神火把”。
“‘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来的意思。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闻鸡起舞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1938年9月29日,由彭雪枫亲自题写报名并撰写发刊词,《拂晓报》正式创刊发行,后随军转战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当时,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政治报告,科学分析抗战即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新形势。这份跨越千里的时空呼应,让《拂晓报》从创刊伊始就肩负起传达党的声音、凝聚抗战力量的特殊使命。
1938年10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在窦楼战斗中击毙日军少尉,《拂晓报》刊发首篇战地通讯《神枪手吴守训》,极大鼓舞了士气。
1939年12月,《拂晓报》第100期纪念专刊上,毛泽东题词“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
皖南事变后,《拂晓报》连续发表《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等社论,揭露事件真相。1942年冬,日军“拉网式扫荡”期间,报社记者冒着炮火采写《朱家岗保卫战纪实》等报道,详述新四军第四师痛击日寇的壮举。许多青年读报后主动参军,仅1943年淮北军区就扩军1.2万人。
随着部队发展壮大,《拂晓报》逐步成长为“华中油印报之冠”。它不仅在边区、根据地发行,还辗转运送到重庆、西安、贵州等地,寄发至亚洲、欧洲、美洲。
彭雪枫将军视《拂晓报》为“心血的结晶”,6年间撰写了120多篇文章。1944年,彭雪枫将军牺牲后,曾更名为《雪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拂晓报》几经调整,现为安徽省宿州市委机关报。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