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从明星桥看更美好的明天

2025-08-28 10:29 来源: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在1945年的整个春季,栗源堡地区军民凭借简陋武器,先后取得明星桥四战四捷、铁炉泉郭家保卫战胜利,歼敌数十人,彻底粉碎了日军侵占宜章腹地的阴谋。

  

迳口村炮楼

  

明星桥航拍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陈莉 唐思思 罗泽辉

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栗源堡的长乐水与辽水交汇处,一座钢筋混凝土新桥横跨两岸,桥栏上的功德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明星桥。

这座看似普通的乡村桥梁,承载着一段烽火岁月的壮烈记忆,更见证着一个红色乡镇的振兴传奇。

从木板桥到水泥桥的四次蜕变,桥墩上的每一道刻痕都记录着宜章人民“不畏强敌、迎难而上”的精神传承,也丈量着这片土地从战火硝烟走向繁荣振兴的坚实步伐。

烽火记忆:木桥上的生死保卫战

1945年正月初五的清晨,栗源堡的年味还未散尽,一阵急促的铜锣声突然划破长乐水两岸的宁静。

“鬼子来了!”随着乡长陈达德的呼喊,沿岸村民扶老携幼向西岸转移,抗日自卫队员们则扛着土制武器冲向明星桥——这座当时仅由木板架设的交通要道。此刻,2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正从广东坪石方向如饿狼般地扑来,妄图打通连坪公路侵入宜章腹地。

“拆掉桥板!藏起渡船!”中共宜乐工委书记罗良名的命令斩钉截铁。在村民的协助下,自卫队员们迅速拆除了明星桥的木板,将所有渡船隐藏在芦苇荡中。西岸的松林高坡上,十几门“松树炮”已架设完毕,这种用掏空的松木制成的土炮,填充着尖锐的废铜烂铁,是当地军民的“秘密武器”。当日军抵达东岸开阔的稻田时,等待他们的是空无一人的村庄和断桥阻隔的河流。

日军分队长挥舞军刀下令架炮轰击,炮弹落在西岸战壕前的空地上,激起阵阵尘土却未造成实质性杀伤。罗良名抓住时机大喊:“放!”刹那间,“松树炮”齐鸣,铁片如雨点般飞向敌群。起初日军不以为意,直到几名士兵被铁片击中,伤口流出墨黑血液,在地上痛苦翻滚才惊慌失措。这种土炮填充的生锈金属碎片含有剧毒,进入人体后迅速引发感染,日军还没弄清状况就已死伤20余人,只得狼狈退回坪石据点。

这仅是明星桥保卫战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4个月里,日军先后于3月27日、4月12日两次增兵进犯,都被自卫队依托有利地形和“松树炮”击退。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5月10日,3000名日军绕道偷袭辽水河迳口文星桥,在铁炉泉和郭家村遭遇顽强抵抗。

当时自卫队员王兴古带领村民退守炮楼,用鸟铳、梭镖与日军展开巷战。日军久攻不下,竟纵火焚烧炮楼,危急时刻,湘南抗日自卫队栗源大队和千余名联防队员赶到,军民合力将敌击退。这次保卫战虽歼敌30余人,却有45名村民和自卫队员牺牲,12间房屋被烧毁,成为宜章抗战史上永远的伤痛。

“那场仗,打出了‘宜章人民不好惹’的威风!”82岁的中共宜章县党史办首任主任吴绪斌曾如此感慨。

在1945年的整个春季,栗源堡地区军民凭借简陋武器,先后取得明星桥四战四捷、铁炉泉郭家保卫战胜利,歼敌数十人,彻底粉碎了日军侵占宜章腹地的阴谋。

精神传承:血脉里的红色基因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明星桥上,栗源社区居民、64岁的周次宁像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和邻居闲聊。

“时代发展了,桥加固了,出行更方便了。没有前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日子,更要世代传承明星桥保卫战的红色精神。”家住桥头第一户的周次宁,家中墙上珍藏着2017年8月1日与桥的合影。

周次宁回忆,每逢重大节日举办活动,村里的老百姓都喜欢到桥上拍照留念。

对村民而言,桥的模样在变,传承红色精神的初心不变。

这座桥早已融入村民的生活。桥上,行人赶集、孩童上学、青年远行,它默默送迎村民,见证着日常的烟火气。同时,它更融入了当地村民的血脉。

宜章五中学生陈立薇刚参加完讲述同村长征先锋陈光事迹的演讲比赛,乘车经过明星桥回家。她说:“明星桥是抗战烽火的见证,是红色基因的烙印!每次路过,都能感受到先辈的力量。展望未来,这座桥连接着过去与明天,激励我们传承精神,接力奋斗,在新时代架起更坚固的强国之桥!”

如今,明星桥早已超越交通设施的物理属性,无言见证着栗源镇在红色基因滋养下的振兴传奇。

时代新篇:英雄桥看振兴图景

明星桥历经了4次蜕变:从抗战时期的木桥,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砂石桥,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沥青路,直至如今村民捐建的钢筋混凝土新桥,每一次变迁都折射着时代的进步轨迹。

站在桥上,栗源的生机尽收眼底:向东,甘棠湾—石波潭连接线车流不息,将万亩脐橙产业园的鲜果运往全国,缩短了外销距离,串联起产业带;向西,配合郴州旅发大会整治的107国道焕然一新,新驿站“打卡点”、修缮的古村居、沿路花卉装点出崭新面貌。

“从昔日的抗战热土到今日的振兴标杆,栗源镇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新貌,续写着‘不畏强敌、迎难而上’的篇章。”栗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钟溪润信心坚定。

2024年,栗源镇GDP达13.6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1053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347万元,烤烟种植超1550亩,脐橙种植超9600亩,一幅产业兴旺、人民安居的画卷正在铺开。

从硝烟中挺立的英雄桥,到乡村振兴的幸福桥,明星桥的故事里多了脐橙的清香、国道的繁忙与青年的誓言。这座桥,链接着不能忘却的过去,也支撑着栗源镇以红色铸魂、绿色发展,坚定地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