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地评线】河声丨数字出版盛会助力中原文化传承插上科技翅膀

2025-08-29 20:48 来源: 大河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数字出版盛会花落河南,既是对河南文化数字化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相信全省上下定会把握这个机会,加快构建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承创新体系,让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数字技术焕发新的生机。毕竟,数字出版作为文化科技融合的新业态,正在为这个课题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八方来客,汇聚中原。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与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于8月28日在郑州同时揭幕。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名国际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出版产业的未来走向。

8月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在郑州开幕。河南日报记者 聂冬晗 摄

数字技术正在重塑文化传承的方式。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据统计,河南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但这些文化资源若不能“活”起来,就只是沉睡的宝藏。

数字出版为此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通过VR、AR等技术,甲骨文不再是博物馆里静止的展品,而是可以互动体验的文化载体;古籍善本不再仅限于专家学者研究,而是通过数字化平台走向大众。这种转变不仅扩大了文化传播的广度,更拓展了文化传承的深度。

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本届数博会参展企业超过600家,国际展区面积达4500平方米,是去年的5倍。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正在加速。

但转型不能停留在表面。一些出版单位简单地将纸质内容电子化,缺乏对数字传播规律的深入理解。真正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从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到商业模式进行全方位重构。技术是翅膀,内容才是主体。没有优质内容支撑,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持续飞翔。

全民阅读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正在重构阅读生态。河南推出的“15分钟阅读圈”已初见成效,全省共建有89座城市书房、2068个农家书屋。线上,23.98万条数字资源免费开放,“河南数字农家书屋”让阅读资源突破地域限制。

数字阅读不是要取代传统阅读,而是提供更多选择。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首次突破5亿。这种增长态势表明,数字阅读正在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实现线上线下阅读体验的互补与融合,而不是替代。

国际化合作是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此次盛会剑桥大学出版社、励讯集团等国际出版机构的参与,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内容合作的新空间。

版权合作、IP联合开发等成为本届展会的重要议题。河南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国际化表达得以走向世界舞台;同时,国际先进的数字出版理念也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这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互动,正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数字出版的本质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现代化表达。技术再先进,也不能脱离文化内核。成功的数字出版项目,往往是在深刻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技术手段进行的创新表达。

比如,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文物”项目,通过3D建模技术让观众可以360度欣赏文物细节,甚至可以进行虚拟“触摸”。这种体验不仅没有削弱文物的历史价值,反而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

数字出版盛会花落河南,既是对河南文化数字化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相信全省上下定会把握这个机会,加快构建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承创新体系,让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数字技术焕发新的生机。

当然,这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发展机遇,更是整个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课题。毕竟,数字出版作为文化科技融合的新业态,正在为这个课题提供新的解题思路。面向未来,当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原文化传承乃至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必将飞得更高、更远。(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刘纯银)

21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