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的道地药材(第二十三期)——全蝎
摘要:“我”作为中药材,被称为全蝎,意为整个的蝎子,是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因此,“我”在中药领域被誉为“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良药,广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以及疮疡、瘰疬等病症的治疗。
【简介】全蝎是一味有毒性的平肝息风类中药材,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别名】虿、蝎、虿尾虫、主簿虫、全虫、茯背虫。
【性味归经】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
【作用功效】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临床应用】1.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2.风湿顽痹,偏正头痛;3.疮疡,瘰疬。
【主产地】驻马店市确山县西山,各县(区)均有分布。
【采摘季节】春末至秋初捕捉。
【注意】1.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2. 血虚生风者慎用;3.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嘿!你好,“我”是全蝎,其实“我”就是你们常说的蝎子,“我”在地球上至少已经生存了3.7亿年,堪称爬行类动物的活化石。
“我”被称为五毒之首,凭借蛇蝎心肠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在善取万物精华的中医药人看来,“我”却是极好的药材。“我”虽毒但胜在以毒攻毒!
“我”作为中药材,被称为全蝎,意为整个的蝎子,是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别名有虿、杜柏、主簿虫、虿尾、全虫、茯背虫等。是最常用的动物药材。名声在外的“我”是天生的猎手,群养时会自相残杀。“我”在蜕皮前后的一段时间,体格最为虚弱,所以从一龄幼蝎长到七龄成年蝎要蜕六次皮,就要经历六次被同类吃掉的风险,最终成活下来的“我们”也显得尤为珍贵。“我们”需要经过一个简单的炮制才能制成全蝎。“我们”比较喜欢昼伏夜出,只需要把活的“我们”抓捕后,放在清水中洗去泥沙,放在煮沸的盐水里烫一下,其实是给我们进行脱水,然后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阴干就可以了。
“我”被炮制成全蝎后入药,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全蝎入药始载于《蜀本草》,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中医认为“我”可以穿透筋骨,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对于头痛及风湿顽痹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因此,“我”在中药领域被誉为“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良药,广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以及疮疡、瘰疬等病症的治疗。
“我”主要含蝎毒,是一种类似于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抗癫痫、抗惊厥、镇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此外还有抗肿瘤、抑菌等药理作用。蝎毒素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风湿骨痛和顽固性偏正头痛,此外也可以用于治疗淋巴性结核、风疹疮肿等多种疾病。“我”虽好,毕竟有毒,使用“我”时要严格掌握剂量,过敏体质者要忌用。
“我”在河南省驻马店产量高、质量好,不仅在中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独特的性味与功效也使得“我”在养生膳食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合理的烹饪与搭配,“我”可以制成各种美味的养生菜肴,既满足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又达到养生的目的。“我”丰富着餐桌并治愈着疾病。
“我”——蝎子,虽是小虫,可不容小觑哟!
责任编辑:郭诗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