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墨情缘三十余载
摘要:我也见证了《驻马店日报》从地委机关报成为市委机关报,由4开小报改成了8开大报、黑白报纸改为彩色报纸的里程碑变化;目睹了《驻马店日报》在媒体改革的浪潮中求新求变,由载体单一的纸媒发展成了多媒体矩阵。
□ 李金光
图为作者提供的剪贴材料。
我与《驻马店日报》的感情始于1991年。那一年,从5月中旬开始,江淮流域的大雨和暴雨连下了近3个月,驻马店地区也遭受了严重洪涝灾害。我作为当时地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见证和参与了这次抗灾救灾的全过程。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我凭借在部队有过新闻写作的历练,撰写了多篇新闻稿件,发表在《驻马店报》《驿城晚报》上,留下了那年抗灾救灾的一些记录。
长期在机关工作,阅读报纸已成了习惯。从当年的《驻马店报》到现在的《驻马店日报》,这张展示各个历史时期驻马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历程的报纸,陪伴我走过了30多年。我也见证了《驻马店日报》从地委机关报成为市委机关报,由4开小报改成了8开大报、黑白报纸改为彩色报纸的里程碑变化;目睹了《驻马店日报》在媒体改革的浪潮中求新求变,由载体单一的纸媒发展成了多媒体矩阵。30多年间,我始终保持着新闻写作的初心。工作中遇到有适合宣传的题材,我都会写成各类稿件,通过《驻马店日报》报道。
《驻马店日报》作为市级主流新闻媒体,每年的市两会,都会选派精干记者团队集中宣传报道。四届市政协期间,我在市政协大会秘书处宣传组,有幸结识了驻马店日报社众多新闻记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中有行文大气磅礴的社论写作高手、有善于聚焦各类场景的摄影行家,也有崭露头角的时政消息写作新秀。他们对每篇稿件、每张图片精益求精的态度时时感染着我。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几天里,我忙碌并快乐着。也因这样的机缘,我和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了好友和知交。
近年来,我工作之余开始尝试写作散文和诗歌,向《驻马店日报》投稿,屡获采用。感谢《驻马店日报》给我的鼓励,激发我笔耕不辍的热情,让我有收获的喜悦。我也得以重新找回追逐文学的梦想,了却我学生时期就有的让自己的文字见诸报端的夙愿。
纸墨情缘三十余载,《驻马店日报》是我一直眷恋和守护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