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往开来豫争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今日在郑开幕
摘要:“技”往开来豫争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今日在郑开幕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主场馆——中原国际会展中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何言
孩子们喜好多,想看炫酷动画片怎么办?动漫特效师专门制作场景特效。
年轻人工作忙,衣柜没时间收拾怎么办?整理收纳师还你一个整洁的空间。
儿女在外地,老人看病没人陪怎么办?陪诊员预约上门,帮忙挂号排队,老人只管看病。
产业焕新与技能进步同频共振,职业迭代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今天,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盛大开幕,3400余名参赛选手将在竞技场上续写技能照亮前程的中国故事。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洛轴集团车间,肯定“一厂一所一校一院”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才是希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技能强,产业强;产业强,国家强。从世界工厂到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核心技术的突破、工艺极致的追求、产业链条的韧性,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
黄帝造车、嫘祖缫丝、杜康酿酒,中原大地上,技能传说故事源远流长。骨笛声越,贾湖人对音律音韵何其精通;云纹铜禁,先民们对失蜡工艺何其娴熟……文明之所以兴盛,文物之所以珍贵,离不开成熟技艺的支撑。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当来自全国各地的技能达人、能工巧匠齐聚中原,展现中国技能人才的真我风采,那一刻,技能之光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
这是中国技能实力的“大阅兵”。
比赛项目涵盖30多个行业,智能制造、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国赛精选项目参赛选手中,一线职工占半壁江山;世赛选拔项目中,00后成主力……这是技艺的切磋、才华的展示,是一个民族匠心传承与时代创新的交响,更是观察中国力量、中国梦想的一扇窗口。
技能大赛奏响时代强音。人生舞台无比广阔,拥有一技之长,就能赢得掌声、闪耀人生、报效祖国。
“技”往开来豫争先。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举办,国赛首次落户中西部地区,是对“技能河南”的全面检阅,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宝贵契机。
乘势而上开新局,全省上下正深入践行“两高四着力”。国赛必将点燃更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火种,形成示范效应,更有利于培育产业新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强劲人才支撑。
刘浩,来自桐柏的16岁少年,今年秋天在郑州技师学院开启人生新阶段。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位一席难求,直至最后一刻,他才被学校录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技能培训持证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提升数百万人的就业成功率,关联经济转型升级,关系千万家庭的幸福。
河南有9000多万常住人口,5700多万劳动适龄人口,这是巨大潜力,这是提升空间。
牢记殷殷嘱托,河南连续多年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省重点民生实事之首,持续推动技能人才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省委书记刘宁强调,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力度“投资于人”,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技能人才拔节生长,催生人口大省结构之变。
一个农家子弟,14岁在技工学校第一次接触车床,25岁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6岁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特级技师2人、高级技师10人、技师15人,其中7人被评为省级技术能手。国家重视、企业鼓励,平高集团胡中辉的技能成才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种子,在中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构建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培训体系,持续加强培训模式、评价机制、激励举措创新;打造“河南建工”“豫农技工”等100多个人力资源品牌……释放人口潜力、拓宽成才空间,人口大省河南步履铿锵。
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900多万人,约占全省从业人员的40.8%;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690多万人,约占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的35.09%,均居全国前列。
2021年至2025年7月,全省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10多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取证)1060多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470多万人。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稳步提升、活力充分释放。
人力资源红利勃发,引领发展动能之变。
李刚,技校毕业生,参与首台国产盾构机制造,成长为国内顶尖盾构机电气技师,他的故事堪称技能成才传奇。
刘召亮,曾是操作面板的普通员工,如今是测试工业机器人的工程师,技能让他的人生实现跃迁。
90后孙耀威,开始在南方打工,后来到家门口就业,成长为郑州合晶硅晶片制程部门组长,带领团队研发报警装置,每年为公司减损超千万元。
人,始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技能的价值链始于个人,终将汇聚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发展的巨大动能。
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河南每年培训百万人次以上,为重点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紧缺技能人才。
自2021年以来,仅制造业领域,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增长率超过10%,万亿级产业集群有了坚实人才保障,区域竞争发展有了“金钥匙”。
成才观念重构重塑,演绎河南气质之变。
在汇川咖啡加工厂,咖啡师刘世飞专注地记录着咖啡豆的烘焙数据,以保留独特风味,“这是我想干的事业,在烘焙中找到乐趣”。
在中原环保,一本画着管道改进示意图、料仓改进图的建议簿,见证了技术团队攻克污泥热解气化技术的创新之路。支持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建议簿不断升级。
人人可创新、处处可创新、时时可创新。
个人的奋斗故事,折射出成才观念的转变。
“钢铁裁缝”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数字建筑师”驰骋代码世界,“美味魔法师”增味人间烟火。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过去卖力气,现在凭本事,观念一变天地阔。
河南,不一样了。
每50秒下线1台新能源整车,每3秒生产1支动力电池电芯,自2023年投产至今,比亚迪郑州基地整车累计产量突破100万辆。本土技能人才唱主角,河南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跻身全国前十。
一辆车的下线,一个产业的崛起,一个省份的焕新。
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跃动的宏观数据,是河南形象之变、气质之变的生动写照。
田间地头就是直播间,年轻主播为父老乡亲带货;
海外开店近5000家,蜜雪冰城“甜蜜的事业”叫响世界;
既拿毕业证又拿技能证,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了双保险。
新职业层出不穷,新渠道不断拓宽,新模式引领潮流。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中原时代风尚。
截至目前,河南选手在世赛中共获得4金1银3铜的优异成绩,前两届全国技能大赛总成绩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
省长王凯强调,要用好大赛成果,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用,引导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抚今追昔,更能读懂投资于人的深刻哲理,更加体会技能人才焕发的力量,更能理解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智慧远见。
DeepSeek横空出世,掀起人工智能应用热潮。智能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工种被智能机器人替代,技能究竟将何去何从?
“过去车间里机器轰鸣,现在智能化生产线静悄悄——工人少了,能驯服这些机器的高手却千金难求。”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高级技能带头人夏立一席话,引得强烈共鸣与认同。
技能人才超两亿人,高技能人才突破6000万人,但我国仍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
据测算,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就业难与用人荒的结构性矛盾,给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活带来挑战。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个阶段性部署有序展开。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呼唤更多创新人才、大国工匠,在精益求精中超越自我。
对河南而言,经济大省挑大梁,技能人才是刚需。
找准方向,找准问题。把该机器人干的交给机器人,该技能人才干的交给技能人才。
持续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技能价值真正破圈,让每一位劳动者的技能之光照亮幸福之路。
择一事终一生,执着如磐;千万锤成一器,臻于至善;偏毫厘不敢安,严谨细致。梦想与奋斗,终是将个人所长融入国家叙事。
人才培育,永不落幕。
技能成长,永无止境。
巅峰对决,郑州上演,大国工匠雄鹰展翅,中国智造如黄河之水奔流不息!
总统筹:魏剑 张学文 董学彦 李兵
执行:丁新科 丁新伟 王向前 赵志疆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