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百岁|百岁守望:一场婆媳情深的生命接力
摘要:同行的王天定老师也止不住慨叹:世间少见!俊秀兰说,她经常梦见婆婆,梦见她还在院子里晒太阳,还在絮絮叨叨地讲那些讲了一百遍的故事。宋三妮老人虽然走了,但她活在俊秀兰的每一个眼神里,每一次回忆中,每一句“俺娘”的呼唤里。在这首史诗里,没有婆媳,只有一对在命运长河里相依为命的母女。
《你也能活一百岁》出版之后,作者开启了一场温暖的赠书之旅。当百岁老人于纸页间重逢自己的笑貌音容,当至亲后代在字里行间重读逝去长辈的生命印记——凝望与泪光,便成为跨越时空的无声诗行。在这里,一百岁不再只是岁月的刻度,更是一部以亲情写就的世纪史诗。它让生命可触、可感、可传承,也让爱与希望,如涓涓细流,生生不息,永续流传。 ——题记
许静
9月23日那场小雨,把村里的土路泡得发亮,几个邻居坐在屋檐下打麻将,麻将牌磕碰的声音混着雨声,形成乡村特有的音乐。我跟着河南日报的王天定老师走进这个院子,给这里的百岁老人宋三妮送书。俊秀兰正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手里摩挲着我们刚送来的《你也能活一百岁》这本书。雨水顺着屋檐滴成珠帘,她望着书页上婆婆宋三妮的照片,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她用手指轻轻描摹着婆婆的轮廓,喃喃道:“看到这张图,感觉俺娘又活回来了。”
王天定 摄
书页上的老人,就是八张村人口中的“老寿星”宋三妮。她在出山镇生活了整整104年,最后那几年,她与死神进行了一场漫长的拉锯战。而她的儿媳妇俊秀兰,成为这场拉锯战里最坚韧的守护者。
故事要从2022年的那个黄昏说起。那年宋三妮101岁,身体一向硬朗的她突然倒下了。老人的舌头变得僵硬,气息微弱,几乎摸不到脉搏。村里人都说,这是大限到了。亲戚邻居翻出早已备好的寿衣寿袜——在八张村,老人过了百岁,这些后事物件都会早早准备妥当。
村党支部书记也赶来了,他压低声音对俊秀兰说:“新政策要求,老人去世后要火化……”话没说完,俊秀兰就扭过头去。她不相信婆婆就这样走了。
“我抱着俺娘,她的身子还是温的。”俊秀兰后来回忆说,那天她把婆婆紧紧搂在怀里,像搂着一个易碎的瓷器。她一遍遍地呼喊:“娘啊娘,你就这样不要我们了吗?你这次真走了吗?”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老人缓缓睁开了眼睛,那双看过清末、民国、新中国的眼睛里,依然有光。她看着泪流满面的儿媳妇,嘴唇微微动了动,虽然发不出声音,但那眼神分明在说:我还舍不得走呢。
这场“死而复生”之后,宋三妮又活了将近三年。俊秀兰把婆婆的床搬到自己屋里,夜里只要有一点动静,她就会起身查看。老人的饮食变得极其精细,俊秀兰总是先把食物嚼软了再喂给婆婆——这个动作,像极了鸟儿喂食幼雏。
村里人都说,是俊秀兰的孝心把婆婆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同行的王天定老师也止不住慨叹:世间少见!但俊秀兰自己知道,真正让婆婆舍不得走的,是那些琐碎日常里积累起来的情分。
她记得婆婆还能说话的时候,总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一边缝补衣服一边讲从前的事。婆婆说民国年间逃荒的事,说如何用一把米熬一锅粥让全家活命;说新中国成立那年,村里如何敲锣打鼓庆祝;说改革开放后,日子如何一天天好起来。这些故事,俊秀兰听了不下百遍,但每次都会搬个小凳子坐在婆婆身边,像第一次听那样认真。
“人老了,就靠这些回忆活着。”俊秀兰说。所以在婆婆卧床不能动的那段日子,她经常趴在婆婆耳边,把婆婆讲过的故事再讲回去。有时候讲到逃荒的艰辛,婆婆的眼角会渗出泪水;讲到后来的好日子,婆婆的嘴角会微微上扬。
2025年2月的那个下午,俊秀兰像往常一样给婆婆喂水。老人安详地躺在儿媳妇怀里,像婴儿般乖巧。喂着喂着,俊秀兰感觉婆婆的身子越来越轻,呼吸渐渐平息。这一次,老人是真的走了,走得无比安详,就像完成了一个重要的约定。
“现在还想她,也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俊秀兰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着盈盈的泪光。但她的嘴角是带着笑的——婆婆终于不用再受病痛折磨了。
老人的儿子岳俊峰是个内向木讷的人,他从里屋迎出来时,搓着粗糙的双手,半天才说出一句:“俺妈走了,秀兰到现在还没缓过来劲儿。”这个不善言辞的农村汉子,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妻子对婆婆的深情。
一般来讲,婆媳关系通常微妙而复杂。但宋三妮和俊秀兰却相处得比亲生母女还亲。村里90岁的张奶奶拄着拐杖说:“我活这么大岁数,见过的孝顺媳妇多了,但没见过这么孝顺的。三婶能活到104岁,全是秀兰的功劳。”
俊秀兰却觉得,是婆婆教会了她如何做人。听村里人讲,婆婆30多岁就守了寡,那时候丈夫才6岁。她刚嫁过来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婆婆总是把稠的粥留给她和丈夫,自己喝稀的。后来条件好了,婆婆又帮她带大了两个孩子。“俺娘常说,一家人过日子,就是你疼我,我疼你。”
如今,每次路过婆婆住过的老屋,俊秀兰都会下意识地放慢脚步。屋里的摆设还保持着老人生前的样子,那把磨得发亮的藤椅还在窗前等着主人归来。俊秀兰说,她经常梦见婆婆,梦见她还在院子里晒太阳,还在絮絮叨叨地讲那些讲了一百遍的故事。
“俺娘虽然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俊秀兰不识字,说不出这样文绉绉的话,但她用行动诠释了这个道理——只要还记得,爱的人就永远活着。
雨停了,我们要告辞了。俊秀兰和丈夫与我们握手告别。这个用孝心创造了生命奇迹的农村妇女,今年已经70多岁了。我们衷心祝愿,善良、孝顺的俊秀兰也能活到100岁。
也许,真正的孝道就是这样一场生命的接力。当你在另一个人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时,她的生命就会在你身上延续。宋三妮老人虽然走了,但她活在俊秀兰的每一个眼神里,每一次回忆中,每一句“俺娘”的呼唤里。
这种生生不息的情感传承,比任何惊天动地的壮举都更加动人。它让104岁的生命不再只是一个数字,而成为一首跨越世纪的亲情史诗。在这首史诗里,没有婆媳,只有一对在命运长河里相依为命的母女。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