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松:墨韵里的云岭风华与家国情怀
摘要:艺术精神:神秘幽深的滇文化体现 画家王恩松以画云南石林、哀牢山山水而闻名,他的作品不论尺幅大小,展示的都是大自然全幅生动的神秘幽深与雄浑苍莽,他笔下的山川树石云烟,都弥漫着浓郁的滇文化气息,似乎关乎着人的心灵与宇宙莫测的关系,这种精神气质与创造方式,体现着神秘幽深的滇文化...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王恩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描绘着滇地的壮美山河与人文风情。他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更是一位用画笔书写家国情怀、传承地域文化的使者。

历经磨炼:从部队记者到丹青画家
王恩松出生于河南省泌阳县春水人民公社(今黄山口乡)。他1972年12月应征入伍,曾在部队担任记者。不平凡的岁月,不仅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那段经历也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的宝贵财富。他说:“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创作的动力。”1980年,王恩松投身于版画和国画创作。他带着对生活的热爱,踏上了艺术的征程。在部队期间,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300余幅版画、国画作品被中国文联、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国内外团体及个人收藏。其中,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转战南疆》,更是对他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更蕴含着战士们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艺术探索:独创“中国重墨画”
王恩松1985年12月转业后,被安排在云南玉溪日报社工作。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王恩松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独创的“中国重墨画”,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种绘画风格以大块苍劲的集墨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营造出雄浑苍莽、神秘幽深的艺术境界。
王恩松的“中国重墨画”注重以细部的精妙构思来点化作品的人情味。在他的画中,常常出现一间茅屋、一方亭阁、一座小桥、一个人影,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更点出了作品的主题,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意趣。他能放也能收,在激情挥洒笔墨之后,又能巧妙地收回,在山水间开辟出另一番意境,给人以惊喜和震撼。

滇地风情:画家笔下的云南山水
王恩松以画云南石林、哀牢山山水而闻名。他的作品展示的是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树石云烟,处处都弥漫着浓郁的滇文化气息。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壁立的青石、巍然而沉重的气势,也可以感受到一曲山歌从幽静处传来的悠然意境。
他的百米长卷《世博园游春图》是其代表作之一。这幅长卷是他用一年半的时间潜心绘制而成的,将国画的工笔与写意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张力。长卷中有上万名身着各式服饰的人物,数百种花草树木,110幢造型各异的园林建筑,生动地展现了世博园的繁华景象和云南的地域特色。
除了《世博园游春图》,王恩松的其他作品如《石林雨后》《挺进高原》《神圣的香格里拉》《仙湖风云》等,也都各具特色。《石林晨曲》中,奇石异水、飞瀑险潭,飘然灵秀,不时一人一亭默然山水间,充满了“禅”气;《情系高原》则在孤烟荒漠、落日长河的豪放壮美中,因一位牧羊老人和几只乖巧的小羊,多了几分柔情和亲情。

文化传承:让滇文化走向世界
王恩松深知自己作为一名画家的责任和使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滇文化。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先后有300余幅作品被13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和个人收藏,还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滇文化,王恩松下一步将创作“哀牢山长卷”“抚仙湖长卷”,把玉溪引以为傲的山水融入画卷中。他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滇地山水的美丽和滇文化的博大精深。

家庭后盾:艺术道路上的温暖港湾
王恩松潇洒超然的性格背后,离不开家庭给予的无尽支持和鼓励。他的妻子是他艺术道路上的知音,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还在创作上给予他宝贵的建议。每当王恩松在创作中遇到瓶颈时,妻子总会耐心地倾听他的烦恼,与他一起探讨解决方案。而他的子女也为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父亲而自豪,他们常常陪伴在父亲身边,感受着艺术的魅力。王恩松笑着说:“我的家庭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在家庭的温暖氛围中,王恩松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创作中。家人的理解和鼓励,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充满了动力。他会将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和对家人的爱,都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得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蕴含着浓浓的情感。

社会认可:作品引发的共鸣与赞誉
王恩松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引发社会的广泛共鸣,不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在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他通过画笔,将自己对滇地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作品中,让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情感。
在玉溪市举办的“迎新春王恩松国画展”上,观众们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一位观众激动地说:“王老师的画让我感受到了云南的美,那种美是深入骨髓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每一幅画都像是一个故事,让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观众们在他的画作前驻足欣赏,被画中的山水、人物所吸引,仿佛置身于那片神秘而美丽的滇地。
另一位艺术评论家则评价道:“王恩松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中国重墨画’不仅是对传统中国画的创新,更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他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滇文化的神秘与魅力。”
艺术评论家们从专业的角度肯定了王恩松的艺术成就,认为他的作品在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承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艺术精神:神秘幽深的滇文化体现
画家王恩松以画云南石林、哀牢山山水而闻名,他的作品不论尺幅大小,展示的都是大自然的神秘幽深与雄浑苍莽,他笔下的山川树石云烟,都弥漫着浓郁的滇文化气息,似乎关乎着人的心灵与宇宙莫测的关系,这种精神气质与创造方式,体现着神秘幽深的滇文化浪漫的文化形态。
王恩松潇洒超然的性格,让他的作品也总是洋溢着一种清新和悠然,令人神往。不会让读者有似曾相识之感,而是给人耳目一新之振奋。大块苍劲的集墨是画家激情的宣泄,也是意趣的独现,山川树石顿时有了气势和神韵,给人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和震撼力。但他能放也能收,而不是任激情无边挥洒,他乍然收回笔墨,似高山流水的琴音戛然而止,有些突兀,令人惊讶。继而他在山水间别有用心地开辟出了另一番意境。他讲究以细部的精妙构思来点化作品的人情味,往往一间茅屋、一方亭阁、一座小桥、一个人影,点出了主题,跳出了生机和意趣。读他的画,很轻松、很实在,回味无穷。

30多年来,王恩松以他优秀的人品和学识激情创作,其作品名扬海内外,并多次赴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中6幅作品荣获国际、国内大奖,300余幅国画作品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文联和国内外团体和个人收藏。2003年创作完成百米长卷《世博园游春图》。王恩松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玉溪画院院长。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滇地的壮美山河和人文风情,传承和弘扬了滇文化。(吴忠富)
责任编辑: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