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12月2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奋进促和谐 平安建设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8-12-25 08:05:19  

张清

编者按

近年来,驻马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平安驻马店建设为统揽,以护稳定、保安全为重大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呈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治安局势持续平稳、基层基础持续夯实的良好局面。群众安全感由2015年下半年的全省第14名提升到全省第6名。2018年,驻马店市再次荣获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荣誉称号,这是驻马店市连续4年获得此项荣誉。

今天,本报刊发我市综治和平安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引导全市政法系统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推动全市综治和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创新星级创建活动 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近年来,驻马店市紧紧围绕夯实社会平安根基、提升基层效能目标,以“五星级乡镇(街道)”“七星级村居(社区)”“十星级家庭”创建为载体,以红、黄、黑三色评定、动态升降为引擎,在全市部署开展了基层星级平安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平安驻马店建设“升级版”。星级创建以来,刑事、治安案件和赴市以上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全市没有发生影响稳定的案事件。

高度重视 开创基层平安创建新局面

市委、市政府把平安驻马店建设作为“四个驻马店”(富强驻马店、文明驻马店、平安驻马店、美丽驻马店)建设的保障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正副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创建的工作格局。

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陈星高度重视五星级平安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提出要把此活动作为深化平安驻马店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通过抓乡带村促县,开创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新局面。市长朱是西、市委副书记李宝清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星级平安创建活动,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了市综治办星级平安创建活动汇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五星级平安乡镇(街道)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同时市综治委制定下发了《五星级平安乡镇(街道)考评管理办法(试行)》《五星级平安乡镇(街道)考核评定标准》等配套文件,明确“参照系”,竖起“风向标”,在原有平安创建的基础上提速度、升档次、上水平。

层层部署。坚持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推进会,市委书记陈星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并着重就星级创建活动提要求、压责任。市综治委先后四次召开现场会、座谈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全面推进星级平安创建工作。各县区、各乡镇(街道)、各单位也分别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把星级平安创建工作延伸到村组户,再次掀起了平安建设工作新高潮。

广泛宣传发动。每年3月份,以开展平安驻马店建设集中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星级平安创建活动意义、标准、举措等。市委政法委在市电视台、驻马店日报社开办了《平安驻马店》专题专栏,展播、刊登各地星级平安创建活动鲜活经验。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利用宣传车、明白纸、横幅、标语、板报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创建活动,炒热了干群的思想,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星级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粘贴平安建设瓷砖3万面、悬挂横幅8万条、出动宣传车2万台次、刷写标语30多万条、发放宣传单200万余份,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形成了人人支持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良好局面。

动态考核 引领创建工作新常态

为了形成星级创建的长效机制,我市建立了动态升降机制,调动了激发基层常抓不懈的积极性。规范动态升降程序。以县区为单位,由各县区综治委按照创建标准对五星级乡镇(街道)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评。

健全督导管理制度。建立平时督查考评、季度阶段考评、年终综合评定相结合。平时建立刑事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与非正常上访、邪教案(事)件、民转刑命案、特殊人群和重管对象、交通消防等安全事故信息台账,年底作为星级评定依据。

强化创建结果运用。年终凡评选为五星级平安乡镇(街道)的给予重奖,并奖励乡镇(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一个月工资。在2017年召开的全市平安建设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对34个五星级平安乡镇(街道)隆重表彰,并对受到表彰的每个乡镇(街道)奖励10万元。对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重大案事件的,予以重点管理、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多措并举 夯实星级创建根基

抓好星级创建,必须强本固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围绕“发案少、秩序好、基础牢固、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目标,坚持稳基层、打基础、求创新,多举措夯实星级创建根基。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进一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重点规范完善综治工作中心的工作架构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了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应急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五联”机制。

构建全覆盖的视频监控网。按照省综治委提出的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年要求,全市新增公共视频监控探头6188个,总数达69919个,实现了乡镇(街道)有平台、村(社区)主要路口探头全覆盖。

打造功能完善的综治信息平台。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基本要素,开展了信息摸排统计,同步搭建融视频监控、人口管理、社会服务、应急指挥、考核评估为一体的综治信息平台。网格员、乡村干部与信息平台交流互动,高效解决了矛盾纠纷,达到了维护好社会治安,管理好重点人群,服务好特殊人群的目的。

深入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县、乡镇(街道)、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中心(室)达到“四统一”“五个有”“六落实”标准,按照“身边事网格调处、一般事包案调处、专业事行业调处、急难事合力调处”原则,广泛推广运用“333”矛盾调处工作法,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

规范运行 务求星级创建工作实效

五星级平安乡镇(街道)创建以来,各乡镇(街道)对照县考评管理办法和评定标准,完善了村居(社区)和居民家庭“七星、十星”评定标准,合理划分职责和权限,保证了每一个层级和领域都有具体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整体的领导合力,推动了星级创建规范运行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由于星级创建的评比结果要与干部的评先、晋升挂钩,特别是“动态挂星”季季评、月月考,促使基层干部逐步树立起了“抓长效、长效抓”的理念,由“重视花钱看病,转到日常养生”,由重视突发信访,转变为重视日常矛盾排调等,各项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全县基层平安建设呈现创建见阵地、活动见记录、规范见制度、工作见档案、人防见队伍、技防见设施、调解见台账、案件见下降、宣传见标语、平安见笑脸的喜人局面。

促进了社会治理,进一步破解了“管不住、管不到”的难题。在“星级创建”活动中,通过县管乡、乡管村、村管组、组管户,确保不留空档。特别是在平安村组、家庭的创建上,我们充分发挥农村乡邻之间情况最熟悉,互帮互助最直接、化解矛盾成本最低的优势,积极探索总结出了网格员“七员”行为准则和“333”矛调工作法,切实解决了目前农村大事难办、治安难防、矛盾难调等问题,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由小拖大、由大变炸”的现象发生,避免了突发事件的形成,实现了农村社会治理“管得住、管得到”的目标。

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投身平安建设的热情。创建工作重点在乡镇一级开展,以前平安创建村居、户参与的积极性未能完全调动起来。现在通过大张旗鼓地“评星”活动,极大激发了农村干部、群众的荣誉感和参与热情,平安建设实现了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转变。目前,在农村比“星”已成为农民群众的一种时尚。

规范综治中心建设 筑牢平安建设工作平台

近年来,驻马店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为目标,以基层基础工作为统领,以规范综治中心建设为平台,以推进“六化”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构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

坚持高位推动 提供坚强保障

摆上重要位置。20161018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推进会议后,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完善综治中心建设,作为推进基层基础的重要环节,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努力筑牢基层平安建设工作阵地。市委书记陈星对平安驻马店建设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导;市长朱是西、市委副书记李宝清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并从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精心谋划部署。按照省综治办的要求和市综治委的部署,20161021日,我市召开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推进会,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和网格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方案》《驻马店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和网格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全市县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案》和《全市县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对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要求,2016年底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城镇社区综治中心、90%以上村综治中心、80%以上网格综治工作站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目前,全市县、乡、村、组四级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加快推进落实。市、县、乡三级综治办层层分别对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村民小组网格综治工作站进行调研指导,从基础设施建设、内部机构设置、人员力量配备、工作机制运行、经费保障投入等给予指导协调,提供有力保障。在全市各县区建立了集群众接待厅、综合协调室、矛盾调处室、监控研判室、综治信息室、民意调查室、社会组织室、心理服务室等七室一厅为一体的县级综治中心,目前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

坚持推动“六化” 把牢关键环节

推动综治工作信息化。按照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要求,市积极尝试、大胆创新,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集技防网、政务网、信息网、视联网“四网合一”的综治信息系统,并把该系统作为驻马店市“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财政投入800万元,建立了综治云信息系统,目前已实现与各县区互联互通。

推动基层治理网格化。实行分级筑网,乡镇(街道)为一级网格,村(社区)为二级网格,村居民组、楼院、街区等为基础网格。目前,全市共配备一级网格长199名,二级网格长2877名,基础网格长23337名,实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做到了管理零缝隙、服务零距离。

推动治安防控立体化。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治安防控室、在村(社区)综治中心设立视频监控室,把技防体系建设作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硬性要求。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推进,目前市县城区和乡村街道实现了技防全覆盖。将技防体系建设纳入我市“十三五”总体规划,实行项目化管理,对县乡技防设施建设、使用、维护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充分发挥作用。强化资金保障,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技防建设经费4.13亿元。合理布控点位,全市现已安装监控探头69919个,村(社区)达到了6个以上。强化管理应用,今年以来,通过技防支撑各类案件6.7万多起,服务民生3.9万多件,治安防控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专职巡防队伍保安化管理机制,市城区、县城区和乡镇(街道)专职巡防队员常态保持600人、100人和20人以上。全面开展治安保险工作,按人均1元标准,由县区财政出资800多万元对全市居民进行财产保险。

推动服务管理社会化。依托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建立便民服务站,受理、承办、代办、帮办与群众相关的公共事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动态式、精细化服务,形成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平台。积极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和农村留守群体服务管理,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帮扶,有效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平台作用,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服务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有机结合,夯实筑牢心理安防屏障,提高群众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分类管控、教育疏导、衔接管理、接纳安置、困难帮扶、跟踪回访等管理服务措施,帮助其平稳融入社会。

推动矛盾化解多元化。依托综治中心,在县、乡、村组四级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上下贯通、衔接配合的排查化解网络。2017年,在全市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预防“民转刑”命案专项行动和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矛盾排查集中整治月活动,排查出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的矛盾纠纷1160起,化解1110起,化解率95%。2018年,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13483起,化解12963起,化解率为96%。

推动平安创建系列化。扎实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村组、平安行业、平安单位、平安和睦家庭等系列星级平安创建活动,以基层局部平安促进全市大局平安。2017年,全市共评选平安建设工作优秀乡镇(街道)56个,平安村(社区2445个,在全市形成了争创平安、共享平安的良好局面。

坚持完善制度 确保常态长效

完善领导责任制度。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的领导体系,由党政一把手定期听取综治中心工作汇报,安排信访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制度,分包领导与所包乡镇、村、组同奖同罚,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市、县、乡三级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经费分别按年人均0.5元、l元、2元标准落实,并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技防体系建设经费,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各县区不少于800万元,全部拨付到位。县、乡财政还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工作和基础建设,着力提高乡、村两级综治中心硬件建设和网格员工作待遇,为全市平安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完善日常工作制度。实行首问首办负责制,对群众所办事项,能当场解决的当场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由带班领导进行交办,限期办结。实行协调配合制度,对受理的事项,凡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由综治办统一协调相关部门集中处理。实行红黄绿“三色”督办预警,对未办结事项,及时催办督办,直至办理完毕。

完善督查奖惩制度。市综治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制定整改措施。监督检查工作实行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按照考核奖惩细则,严格兑现奖惩,对综治中心建设率先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且作用发挥好的乡镇(街道)年终奖励10万元。对作用发挥不好、安全感落后的,严格进行责任查究。对工作人员统一管理,统一制定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评先、晋升提拔挂钩,加压驱动,推动落实。

夯实基层基础 建设平安乡村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设“三大建设”为重点,以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不断夯实平安建设根基。我市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省辖市。

加强组织推动。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委、市委政法委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201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平安建设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驻发[20124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驻马店建设的实施意见》(驻发[201411号)、《平安驻马店建设三年规划》(驻办〔201416号)、《关于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驻综治委[201514号),对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全面提升平安乡村建设水平。相继开展了“基层基础建设年”“基层基础提升年”“基层基础规范年”活动,综治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显著提升。

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健全机制、发挥作用的要求,打造集综合协调室、矛盾调处室、治安防控室、群众接待厅“三室一厅”为一体的综治中心,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发挥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目前,全市农村地区的159个乡镇(街道)、2500个村(社区)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任务;22642个基础网格完成规范化建设任务17574个,占78%

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多发高发违法犯罪,从严惩处非法集资、传销诈骗、售假等坑农害农的违法犯罪。大力推进“雪亮工程”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市、县两级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已建成并实现联网对接,全市主要道路、重点区域、公共场所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农村地区共安装监控探头31629个,村(社区)覆盖率在90%以上。组建专职治安巡防队伍,乡镇(街道)专职巡防队员均达到15人,全市乡村两级巡防队员有2.35万人,平安志愿者2.46万人。推广运用治安财产保险机制,各县区出资802万元为675.8万名群众购买了治安财产保险。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对严重精神病患者落实有奖监护和救治救治政策,对社区矫正对象全面推行GPS系统定位管控,努力做到服务好、控得住、管得严、不出事。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设。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形成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政法机关、行政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平台、组织实现全覆盖,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办理。充分发挥“五老”力量“说理评事”协会参与预防化解工作,把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全市各级年均共排查化解各类较大矛盾纠纷1.3余万起,化解率在96%以上。

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乡镇(街道)”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实行分层创建、分级管理,县区负责平安乡镇(街道)、平安行业创建,乡镇(街道)负责平安村(社区)、平安单位创建,村(社区)负责平安村组、平安家庭创建。在乡、村、组三级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公示栏,对系列创建活动实行每月星级评定、季度挂旗激励、半年综合排序、年终表彰命名,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每年3月份在全市开展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月活动,提高了群众对平安建设知晓率和参与度。

推动基层综合治理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实行分级筑网,乡镇(街道)为一级网格,村(社区)为二级网格,村民组为基础网格。网格长一般由村民组长担任,同时选聘“五老”力量、平安志愿者担任网格员,认真履行信息员、调解员、治安员、管理员、代办员、宣传员、创建员等七大员工作职责。建立了日巡查、民情日志、分级办理等制度,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落到实处。目前,全市共设立网格综治工作站19123个,配备网格长23337名、网格员47650名,基本实现了管理零缝隙、服务零距离。强力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建立了集技防网、政务网、信息网、视联网“四网合一”的综治信息系统,实现了与各县区的互联互通,推动了大数据挖掘、研判分析、统计报表、综合查询等深度应用。

探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宣传、疏导、干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将心理服务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有机结合,夯实筑牢心理安防屏障,提高群众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在乡镇(街道)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加强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引导、鼓励和吸纳社会心理服务者、志愿者、心理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创新民情服务模式 搭建干群交流平台

为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诉求,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公众安全感,近年来驻马店市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各县区结合实际成立了综治中心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建立以来,我市公众安全感由2015年的全省第14位上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第6位,执法满意度由2015年的全省第10位上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第3位。

完善组织架构。在各县区综治中心设立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县区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设主任由县区综治办主任兼任;副主任分别由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分管督查工作的副主任兼任;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区综治办综合科科长兼任,具体负责中心日常工作运转。要求县区综治中心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工作人员不少于15人,分别由县区党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局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和专门工作人员组成。除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可依据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公益岗位人员或采取人事代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解决。

明确十项职责。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要受理群众对政法综治、信访稳定、民生问题等工作的咨询、求助、投诉、意见和建议等。一是受理群众对所在辖区内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涉及平安建设方面问题的反映。二是受理群众对所在辖区内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公共服务行业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办事公开、公示承诺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受理群众对所在辖区内公务执法、司法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批评和意见。四是受理群众对辖区内城市建设管理、新农村建设以及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受理群众对社会公德、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六是受理群众对关系自身利益、实际困难的求助、意见和建议。七是及时回答、回复群众对治安管理服务、公共管理服务等方面法律、政策咨询。八是群众对其他服务需要党委、政府解决的相关问题的意见、建议等。九是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进行抽样调查;负责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专项民意调查。十是其他需要解决办理的事项。

建立七项制度。一是建立日常调查制度。民意调查员每日主动向群众发起电话调查,询问其对安全感和满意度感受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或诉求进行登记汇总。同时,不定期组织走访调查,接受群众来电,听取诉求。二是建立受理登记制度。对电话调查收集和群众来电提出的问题或诉求事项,由民意调查员受理并负责记录、整理有效信息,并根据反映情况对诉求事项进行分类登记,记录在案。对不属于民意调查范围内的事项,要即时告知诉求群众不予受理,并做好解释工作。三是建立分流交办制度。对需要交办的事项,由民情调查办公室即时上报到党委督查室或政府督查室分流交办到各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对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办理的事项,要在指定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后,由牵头单位会同协办单位共同办理。要限时办理,催办督办,办理情况及时通报,对办理不及时或拖延不办,敷衍办理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建立结果反馈制度。对分流交办的各项事务要规定明确的办理时限,交办责任单位办理结束后应及时向民意调查中心进行反馈,民意调查中心要将办理结果逐件反馈给来电人。同时,了解核实相关单位的处理答复结果,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回访。对办理不彻底的事项,要按照时限要求再次进行分流交办,办理结果再进行反馈。五是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对民意调查时了解到的影响社会治安的重大案事件、影响安全稳定的重大隐患、重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等,要及时逐级向相关部门领导进行报告。六是建立研判会商制度。综治中心民意调查中心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对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进行汇总分析,研判会商。通过归纳总结规律,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的源头性、根源性问题,建立社情民意调查周报,通报调查情况发现问题和工作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七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市综治办对各县区民意调查中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季通报、年总评,得分结果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核,作为评先表彰依据。各县区对民意调查员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也要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调查员工资挂钩,实行绩效工资。对工作成绩突出,平时表现优秀的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后,表现不够积极主动的,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

确保作用发挥。2015年,平舆县率先在全市成立民意调查中心后,各县区积极行动、强力推进分别在综治中心成立了社情民意民意调查中心,为提升全市及各县区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与2015年相比,全市10个县区中有7个在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调查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全市整体上升8个位次,平舆县上升108个位次,驿城区上升93个位次,泌阳县上升25个位次,汝南县上升23个位次,西平县上升15个位次,开发区上升8个位次,遂平县上升3个位次;遂平县始终保持在全省前20名之内,为我市公众安全感领头羊,西平县始终保持在全省前1/3的位次内。执法满意度整体上升7个位次,公安机关上升9个位次,检察机关上升2个位次。全市民意调查中心成立以来,全市共拨打和接听群众电话30余万人次,涉及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社会民生、意见建议等多个方面,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455个及意见建议276条。通过认真的交办、督办、回访,现已落实解决1269问题,采纳153条合理建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和理解支持。

试点引路 强化措施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驻马店市及西平县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和试点县以来,坚持创新引领、试点引路,健全体制机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驻马店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20177月至11月我市两次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20178月在西平召开全省现场会推广。20187月,全省信访+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现场会、全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在西平召开,中科院在我市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经验做法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全国近100个地方来学习考察。

提升认识,高位谋划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给予高度重视,明确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实施意见》和《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组织26次研讨会专题研究、工作推进会,组织召开动员会、专题报告会300多场次,推动先行先试,探索试点路径。

整合资源,着力夯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根基。筑牢阵地,发挥综治中心的“平台”作用,全市县、乡、村和各行业单位已建成心理咨询室5401个,投入资金5220万元;开展 “六进六服务六严控”活动,发挥社会心理服务载体的“依托”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普及500余万人次,团体辅导30余万人次,个案疏导干预5000余人;科技引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依托综治信息系统,开发出集人员信息管理、心理测评、心理档案管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以他评、自评为核心的社会心理服务综合系统,注册测评人数300多万人;整合力量,发挥人才队伍的“主力”作用。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基础培训班、实战班68期,共培育出500名危机干预接线员、宣讲员和国家持证人员3100人充实到市、县、乡、村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队伍中,开通了24小时希望热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共培育扶持7个社会专业组织,招募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4000多人,形成了政府力量、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

强化措施,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实际,以社会心理健康普及、团体心理辅导、个案疏导干预为重点,着力抓好“一般对象、关注对象和重点对象”三级防护,建好领导队伍、管理队伍、专业团队、志愿者队伍四支队伍,健全预测预警、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源头预防五项机制,把握广泛宣传普及、全面收集信息、着力排查筛查、加强疏导服务、突出危机干预和强化救治救助六个环节,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体化、实战化、实用化、实效化,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通过全面探索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社会心态得到进一步培育,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重点人群管理得到加强,“民转刑”案件和恶性极端案件得到有效预防,公众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

推进网格化管理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近年来,我市把网格化管理作为创新基层治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夯实了平安建设根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厘清思路 树立网格化管理理念

转变工作理念。针对基层组织薄弱、自治功能弱化、服务管理滞后、平安创建措施棚架等一系列问题和难题,我市进一步厘清了工作思路,提出要在思想理念上变管理为服务、变末端处置为源头治理,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促进服务管理各项措施在基层单位、每家每户的落实。

认真谋划推动。市综治委把网格化管理作为加强平安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次组织暗访,深入县区、乡镇(街道)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使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了对网格化管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自觉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和政治任务,强化组织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网格化管理顺利施行。

坚持试点先行。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市早在2013年就在每个县区挑选4个基础好的乡镇(街道)进行网格化管理试点,及时总结推广成熟经验。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观摩推进会进行总结提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至目前,全市199个乡镇(街道)、2877个村(社区)都实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

分级网筑 筑牢网格化管理体系

合理划分网格。我市实行了分级筑网,街道(乡镇)为一级网格,党政主要领导为网格第一责任人;社区(行政村)为二级网格,村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为网格第一责任人;三级网格为基础网格,由各县区组织街道(乡镇)根据各社区(行政村)的具体情况(指管辖面积、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等因素),合理划分网格,做到边界明确,不遗漏、不交叉。据统计,全市共划分一级网格199个,二级网格2886个,基础网格25413个。今年9月份,我市对网格统一编号管理,对网格长、网格员登记造册,不断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

配齐管理力量。市对每个网格配备了3名以上网格管理员,其中1人担任网格长,形成了“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力量配置模式。全市共配备网格长23337名,网格员47650名,对他们每人每员给予100~200元工作补贴,工作绩效突出的给予了一定奖励,充分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明确工作职责。网格管理员在村“两委”领导下,主要履行好“七员”职责,即当好信息员,掌握社情民意,采集基础信息;当好调解员,开展矛盾排查,就地解决纠纷;当好治安员,加强治安防范,消除治安隐患;当好管理员,开展治安管理,组织村民自治;当好代办员,提供代办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当好宣传员,宣传平安建设,营造创建氛围;当好创建员,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创建。

健全机制 确保网格化管理规范运行

规范工作制度。建立了日巡查制度,每个基础网格长每天到基础网格开展一次全面巡查工作,向网格员了解网格内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并处理好问题;建立了民情日志制度,网格长对每日收集到的矛盾问题进行了登记,对已解决的、未解决的做到心中有数,未解决的跟踪催办;建立了分级办理制度,网格长对发现的矛盾问题,本级无法解决的向上级网格反映,一级网格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上级,由县区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建立了民情回应制度,网格长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民生问题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给群众了一个满意答复;建立了问责制度,网格长对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没有提前掌握的追究责任,已经掌握但一级、二级网格解决不力的,属于哪一级,追究哪一级相关责任人责任。

规范工作程序。规范了信息采集程序,在县、乡两级建立综治信息平台,依托技防网,建立信息网,连接政务网,实现了“三网”合一,为每个网格管理员配备智能手机,安装社通软件,及时上传相关信息;规范了矛盾问题解决程序,网格管理员对能够当场解决的矛盾纠纷、民生问题第一时间处理,无能力解决的向二级网格反映,突发性问题直接向一级网格反映,解决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规范了便民服务程序,网格管理员对群众需要办理的有关事项,由二级网格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实行帮办、代办服务,需要群众本人办理的,告知其办理程序和需要准备的有关材料;规范了治安管理程序,网格长组织网格员、平安建设志愿者共同做好治安防范、平安创建以及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外出务工人员、农村留守群体服务管理工作。

规范考核程序。制定了网格长、网格员定期考核制度。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制定了考核办法,综合考虑信息采集、问题处理、便民服务、工作绩效等因素,对考核指标进行了细化量化,实行了季度排名,年终考评,兑现奖惩。我们对那些长期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转岗、辞退。

夯实“双基” 促进网格化管理作用发挥

实现了群众自治。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每个基础网格基本上以原村(居)民小组管辖区域为基础确定,网格管理员基本上都是村(居)民小组长,同时还有热爱公益事业的平安志愿者、“五老”等力量参与。他们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领导下,开展群防群治、便民服务、纠纷化解,宣传教育等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实现了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实现了管理精细化。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澄清了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化管控。网格管理员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对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早解决,避免了矛盾激化和上交。综合信息平台对超出本级职能范围的矛盾问题,及时分流交办,倒逼问题解决,提高了乡镇(街道)与部门之间的整体联动水平,提升了处置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据统计,2018年全市通过网格化管理共发现调处矛盾纠纷12000余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实现了服务零距离。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在每个基础网格设立了平安室,同时又是便民服务代办点,充分发挥网格长“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对群众提出的民生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做到有目的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使村(社区)工作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的对接。据统计,2018年,全市通过网格化管理共解决民生问题3000余件,提供代办服务26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