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11月27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诠释生命的本真

发布时间:2015-11-27 10:05:55  

 诠释生命的本真

——李佩甫《生命册》人物虫嫂简析

     陈宏宾

jish151153.jpgjish151153.jpg 

李佩甫(资料图片)

生命的伟大在于真,一种真实的存在。哪怕这种存在很卑微,哪怕它在黑暗里发出一丁儿点喘息,就足以证明生命的价值。无论植物、动物或者是人,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他就追求一个目标——活着。

李佩甫的《生命册》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读罢掩卷沉思,虫嫂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虫嫂的出现,给无梁村村民一个“快乐的符号”。正是这个“快乐的符号”,用她独有的人生轨迹,经历了酸甜苦辣,演绎出乡村纯朴感人的故事。故事让人流泪,让人反思。

作者对虫嫂形象的描述不惜笔墨,用了“袖珍、一个孩子、一只小羊、开心果、刺猬、虫儿、童话、盐、魔、小人国、拐家……”这些词语注定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一个充满味道的形象,时时吊着读者的胃口去品读。

单说这“盐”。书上说:“于是虫嫂就成了人们日子里的盐。日子很苦,人们还是笑嘻嘻的,有盐。”大家都知道,百味出自盐,有了盐,即便是不好吃的东西好吃了,这说明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者把虫嫂写成“盐”,给村民们带来味道,足见当时乡村文化生活的苍白。虫嫂的盐味是建立在“偷”的基础上,人们在拿她的行为取乐。

回娘家没有了礼物就去偷五穗嫩玉米,而后是偷茄子、辣椒、谷子、芝麻、红薯,偷场里的黄豆、绿豆、黑豆……只要是地里有的东西,她都要去偷,偷成了她的一种生活习惯。为什么偷呢?细细读来,为生活、为生命,为活着。虫嫂她家五口人,男人老拐身有残疾,三个孩子是吃货,就她可以劳动,只能顶半个劳力,远远满足不了生活的需求。没有了食物,生命何谈延续?为了这,她才没日没夜去偷,被村里人抓着了,她会说,娃饿了。再被抓住了,还是那句话,娃饿了。没有辩解,没有求饶,家穷,男人无法下地干活,每天一开门的几张嘴要填饱,虫嫂不偷,靠什么去养活这几个生命呢?

豁出去了,虫嫂什么也不顾,只要孩子能好好活着,虫嫂不怕斗私批修会,不怕游街,不怕别人的唾沫星子。虫嫂一颗母爱之心是真实的,哪怕自己天天遭受村民的白眼、诋毁、谩骂,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一个农村妇女真实的想法。

虫嫂喜欢夜晚,夜晚就像是虫嫂的节日。一到晚上她就异常地兴奋,在无边的田野里,凡是能拿走的,她都拿回家。她的偷盗行为近乎着迷,虫嫂简直就是一个魔。试想:什么样的力量驱使她这样做?无非一个字:“爱”。一个长相很丑陋的女子,用一种疯狂的偷盗行为去演绎母爱,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母亲。

儿时家境拮据,依靠母亲一个人挣工分养活奶奶和我们姐弟四人,母亲的担子是很沉重。为了生活,为一家子要生存下去,我的母亲也曾经偷地里的玉米、红薯、小麦。虽然当时我们对“偷”这个概念还不是多么理解,但是,有了母亲偷来的食物,我们童年的生活没有受过多大的饥饿。我想,母亲这种行为要是放在现在,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时代造就了这种偷的行为。在贫穷的岁月里,要想让生命延续,人们会放下尊严,放下面子,只有解决了食物问题,生活才能过下去。不光我的母亲,不光虫嫂,我想:我生活的豫中大平原,乃至全国许多个乡村,都会有虫嫂一样的女人。

时代就像一副枷锁,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言行。生命,总会同时代做顽强地抗争,虽说这种抗争有付出,有流血,但他们不会放弃。

虫嫂在这场抗争中牺牲了尊严、灵魂、牺牲了一个女人最珍贵的东西,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个孩子好好地活着,别像她一样“不全活”。一个“不全活”的女人,用“不全活”的行为书写了“全活”的爱,为孩子、为家庭、为生命。这是何等的伟大!作者之所以通过虫嫂一系列偷的行为下笔行文,对比更加鲜明,意义更加深刻,更发人深思。那些“全活”的人都在干什么?那些吃人饭拉人屎不做人事的人都在干什么?他们只会找虫嫂“谈话”,欺骗一个“不全活”农村妇女善良的心、善良的身。

《生命册》对虫嫂前半部分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一个偷字上。虫嫂偷东西,那是被生活所逼迫,无非为了一个词——生命。生命要延续,不偷不中,这种偷是真真实实的,充分体现出一个普通妇女真实的一种情感。偷的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是偷的东西意义重大。有了这些东西,孩子就可以快乐成长,她付出这一切都值啦!

另一个层面上写村里的男人们“偷虫嫂”。利用虫嫂想得到食物的那颗心去偷虫嫂的身体,偷虫嫂的灵魂,并且偷得越来越放肆,明目张胆地去偷。这种“偷”和虫嫂的“偷”意义截然相反,我把它叫作“落井下石”。借别人的弱点去整治别人,这种行为叫小人行为,见不得人的行为。即便这样,一个农村弱女子,男人残疾,孩子幼小,也只能听天由命,任由他们去偷,反正只要能得到食物,管他呢!作者描写的这两种“偷”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更彰显虫嫂品质本真的另一面,为孩子、为家庭。她自己甘愿卑微地做一条虫子,苟且活在自己的日子里,活在黑暗中,活在泪水和指责声里。这种忍受,这种情爱,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虫嫂比那些道貌岸然的人要强一百倍。

我想,这也许是生命本真的客观性。这种客观存在是原始的,毫无掩饰的,不会因为地位改变、环境改变、时间改变而改变。白天,阳光让生命茁壮成长;夜晚,生命同样会不息抗争,争取自己生存的空间,争取自己生存的条件,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不会放弃,就如“小虫儿窝蛋”夜里会说话的一种植物,总是在漆黑的夜晚说话。看上去小身小样,一旦爆发,就有一种惊天动地的能力,这是一种生存的正能量、生长的正能量、生命的正能量。

一个没有进过学堂的女人,用自己的忍辱负重,把三个孩子先后送进县城求学,送他们踏上人生新的征程,虫嫂在实现着一个梦,一个让孩子像他们名字一样的梦,大国、二国、三国,都是为国家。她没有歇一歇,她把自己也送进县城。一个低矮的身躯承载着一颗期盼的心,站在校园外,一次次受到儿子同学的嘲笑,一次次看着儿子的白眼,虫嫂没有流泪,一直远远地站在儿子经常经过的小桥上,等自己心中熟悉的身影。虫嫂把自己等成一个“地下工作者”。为了儿子的脸面,虫嫂牺牲了自己的脸面,这种行为在这个世上恐怕只有母亲能做到。

改掉了农村偷的行为,虫嫂在县城干起收破烂的活,只要挣钱,能陪孩子读书、生活,她不怕吃苦。是什么让一个女人改变自己?是生命。她既然给了三个孩子生命,她要让孩子们活得抬起头,活得比自己精彩。她和男人老拐在村民眼里低人一等,她认为自己总是活在村民眼皮子低下,各种目光压得他们无法抬头,白天无法出门,只有夜里才能笑几声,只有夜里才能到田野同小虫子说说心里话,这样的生活如今结束了。

不管孩子们怎样看她,只要孩子们在城里生活好,虫嫂自己的生活也就阳光起来,阳光无论什么时间都会落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

一个小女人,靠收破烂养仨大学生,这简直就是奇迹。对虫嫂来说,也是一份快乐。生活在快乐中谱写一曲真实的歌,虫嫂就是歌里一个简单的词语,一个会发光,会发热,让人温暖的词语。虫嫂更是一个快乐的音符,她用自己的曲折让这首歌动听、感人。

生命,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正能量,才有了更高的存在价值。

中国有句古话叫“养儿防老”。虫嫂用尊严养活了三个孩子,本想指望能享上他们的清福,哪知自己死后,三个孩子为争一张存折闹翻了脸。在金钱面前,亲情显得无力、暗淡,生命失去价值。村民用虫嫂干干净净挣来的钱租了三个哭丧的孝子,体体面面给虫嫂办了丧事。

一个生命戛然而止,平静来,平静走,经历了不平静的人生。已经长眠地下的虫嫂恐怕看不到孩子们的生活,但虫嫂给我们留下了一页精彩。

不要小看任何卑微的东西,一颗小草,能让春天变绿。一粒种子,会让生命绽放出光彩。

有一种草,叫“小虫儿窝蛋”。有一种爱,叫虫嫂。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