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作海案看刑讯逼供“零成本”
摘要: □舒圣祥 “不承认?那就打。还不说,那就再打。四五个人轮流着打,谁打累了谁歇着。”得知政府已经表示对他存在刑讯逼供之后,赵作海好像什么都敢说了。喝药水、放鞭炮、敲木棍,各种拳打脚踢,外加
□舒圣祥
“不承认?那就打。还不说,那就再打。四五个人轮流着打,谁打累了谁歇着。”得知政府已经表示对他存在刑讯逼供之后,赵作海好像什么都敢说了。喝药水、放鞭炮、敲木棍,各种拳打脚踢,外加三十多天不让睡觉,各种刑讯逼供的残酷场面一一出现在赵作海平静的叙述里。在赵作海看来,如果一切重来一次,他仍然会选择承认杀人。他把自己的忍辱看成是一种明智之举。“不承认,我早死了……”
显然,刑讯逼供在一些地方早已是普遍的潜规则。用赵作海案当年办案刑警的话说,“叫你死,你就该死。一枪把你崩了,还说你是逃跑”。无数事实证明,他绝对没有说大话,那些不断发生的莫名其妙荒谬至极的“××死”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打死人不偿命的刑讯逼供机制下,赵作海选择承认杀人,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尽管等到被害人“复活”的概论小之又小,但总比那些随便给个理由就稀里糊涂“被死掉”的人强多了。
在赵作海与记者的对话里,有一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记者问:“有没有想过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赵作海答:“那是公家的事情。国家说他不行,他就不行,我说不行,也没用。”一个公民遭非人折磨,然后被投入监牢十多年,闹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祖坟都被刨了,如今侥幸得以沉冤昭雪,却不能向当年那些野蛮办案者追索权利,这是何等的权利贫困与权利悲哀!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当地的政法官员这几天非常勤快,频繁向赵作海道歉,并不时施以数额不等的小恩小惠,“绝不回避错案,现在就是要依法纠正这个错案”的高调更是喊得震天响。可是我很想问一句,你们准备拿什么去纠正错案呢?道歉外加一点儿由纳税人负担的赔偿?为什么当年的办案者明明大多仍在系统内,且多数已获升迁,却从未见有一个人出来道歉?
大多数情况下,迫于公权报复的暴力淫威,刑讯逼供一般不会有任何麻烦。即使碰到打死了人的麻烦,也仅需给出一个愚蠢而荒谬的解释搪塞即可,如“××死”。再倒霉些,碰到死人复活这种事,如赵作海案,最后亦不过是,赔偿由纳税人来出,道歉由部门集体来做——总而言之,荣誉利益皆是个人的,责任过失却是集体的,刑讯逼供对个人而言完全“零成本”,这才是关键之处。
遏制刑讯逼供泛滥,机制完善方面要做的有很多,比如保护律师或亲属不在场时的公民沉默权,比如加强对个别恶警的处罚力度和监督等。但眼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应该是,将那些无视司法程序与规章制度的恶警从部门集体的隐身保护中拉出来,公开当年那些办案人员名单,特别是实施刑讯逼供的恶警名单,让其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依法承担法定责任。对赵作海案,有关部门应该拿出一个公开处理相关当事人的名单。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