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1.8万美元”的财富安全感在哪
摘要: □刘晶瑶 日前,瑞士瑞信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成年人人均财富值,从2000年的6000美元增至2010年的1.8万美元,而2010年全球人均财富为4.38万美元。报告称,中国财富总值增加到现在的约16.5万亿美元,
□刘晶瑶
日前,瑞士瑞信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成年人人均财富值,从2000年的6000美元增至2010年的1.8万美元,而2010年全球人均财富为4.38万美元。报告称,中国财富总值增加到现在的约16.5万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新兴财富阶层的主力。(11月29日中国经济网)
这份报告中指出,位于财富金字塔中间的人大约60%来自亚太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这些人会获得一种“财富安全感”,将使他们变成全球的新兴消费者。
按照其中的统计数字,1.8万美元的人均财富成为象征着中国人走向富裕之路的标签。然而,网友对这种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做法似乎并不认同。不少人跟帖调侃──“莫名其妙被富有”、“不好意思,我又拖国家的后腿了”、“这个报告里肯定没统计我”等。
瑞信银行的这份报告中,将中国称为“繁荣的龙”。然而,数字的繁荣掩盖不住实际存在的众多问题。且不说,除却一些官员的灰色收入、富二代们累积的巨额财富和为数不少暴发户靠高强度低工资榨取的工人剩余价值,剩下的普通国人的人均财富到底能有多少?就算真的拥有1.8万美元财富的人,能否高枕无忧地拥有“财富安全感”,成为新兴消费者呢?
摆在人们和幸福生活之间最大的阻隔,莫过于房子了。面对北京高得离谱的房价,网友计算过,想在北京买套100平方米总价300万的房,社会阶层所付出的代价:农民种3亩地,每亩纯收入400元,要从唐朝开始至今(还不能有灾年)才能买得起;工人每月工资1500元,需要从鸦片战争那年上班至今(双休日不能休息)才能买得起;白领按年薪6万元计算,需要从1960年上班至今(不吃不喝并且不过法定假日)才能买得起……
而即使在北京拥有一套房产的人也不能说就高枕无忧。今年初以来不断高企的物价,使得不少人面对通胀纷纷显得有点吃不消。本就微不足道的财富在通胀面前更是严重缩水,而各种公共服务的轮番涨价,择校费、高额医疗费、“蒜你狠”、“豆你玩”乃至于白菜都涨价的现实让不少人感觉到生活压力备增。诸多普通家庭纷纷精打细算,念起了省钱经。
“人均财富”、“幸福指数”这种东西一推出,往往会遭到各种言论的质疑。归根结底,这些数字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感受有一定的差距,老百姓无法从这些数字中找到幸福生活的安全感。
让物价再“亲民”一些,让收入分配再合理一些,让百姓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纸面上的数字才不会失真,才容易被认可,百姓才有真正的“财富安全感”。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