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大剂与增白剂
摘要: 晏 扬江苏部分地区的西瓜纷纷爆裂于瓜棚,人们将之夸张地形容为西瓜“爆炸”,这种夸张手法正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之下公众焦虑情绪的反映。虽有数名专家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膨大剂对人体健康
晏 扬
江苏部分地区的西瓜纷纷爆裂于瓜棚,人们将之夸张地形容为西瓜“爆炸”,这种夸张手法正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之下公众焦虑情绪的反映。虽有数名专家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膨大剂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但如今专家早已不是权威的化身,专家表态并没有赢得公众充分信任。人们呼吁权威机构给个权威说法,只可惜权威机构一直“沉默是金”,本人且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谈谈对膨大剂的看法。
在安全性方面,膨大剂之于西瓜犹如增白剂之于面粉,所谓“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膨大剂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反过来说即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膨大剂对人体健康绝对无害”,为安全起见,也应遵循“疑罪从有”原则停止使用膨大剂,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它确实对人体健康无害。
膨大剂与增白剂也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知情权方面。此前商店里卖的面粉,包装上已注明是否使用增白剂,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喜好选择购买。而西瓜不一样,消费者根本无法判断所买西瓜是不是膨大剂催大的,你问卖西瓜的人,他可能也不知道,即使知道也未必告诉你。这样,消费者对于膨大剂西瓜基本上丧失了知情权。
这也许就是最大问题所在。不能确定膨大剂对人体无害也就罢了,至少要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但是,要不是这次西瓜“爆炸”事件引起舆论关注,大多数人可能对膨大剂闻所未闻——我们吃了这么多年的西瓜,敢情一直在吃膨大剂呀!消费者稀里糊涂,政府监管层面也是如此,西瓜是否使用了膨大剂,没有相关检测程序,甚至缺少检测方法。
可以设想,假如消费者知道西瓜使用了膨大剂,还有多少人愿意购买呢?而一种很多人知道真相后不愿意吃的瓜果,又怎么能掩盖真相哄骗大家购买呢?
如今,城里的人们在“吃”这方面真是可怜得很,吃鸡肉没鸡肉味,吃鸡蛋没鸡蛋味,吃黄瓜没黄瓜味……说起来,这些都是养殖、种植“高科技”所赐,“高科技”大大提高了养殖和种植效率,但那三四十天便“催”大的鸡,吃起来实在味同嚼蜡。科技的发展是要造福于人类,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可在“吃”这方面,有些农业“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更美好的生活,反而是许多未知的恐惧。
我们能否从膨大剂开始,对被滥用的农业“高科技”进行一下梳理和反思呢?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