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卸任市长受追捧说起
摘要: 胡殿文最近, 一位“卸任市长”受到网友的追捧,他就是常州市原市长王伟成。众多网民说他是“真心实意拍百姓马屁的市长”,要送他一把“万民伞”,还要“万人空巷谢老王&r
胡殿文
最近, 一位“卸任市长”受到网友的追捧,他就是常州市原市长王伟成。众多网民说他是“真心实意拍百姓马屁的市长”,要送他一把“万民伞”,还要“万人空巷谢老王”。常州老百姓对一位即将卸任的市长如此“在意”,充分体现出一种新时期的干群关系,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振。笔者从网友的描述中发现王伟成的从政意识至少有两点令人敬佩:
一是“把百姓往心里装”的民生意识。王伟成一个最基本的执政理念是以民为本,为百姓利。他说,百姓最需要的是过上好日子, 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对群众投入真情,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惦记群众的利益,想群众所思所急,做群众所忧所盼。在任期间,常州市公交、公园和公厕这事关百姓利益的“三公”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住房、就业、就学等民生大事明显改观,市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二是“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责任意识。“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他“当了6年市长从不分工作日与休息日”,体现的是一种勤政状态,一种对工作执着追求的理念。而“卸任前最后一天仍然到办公室工作”,则体现了“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责任意识。一般来说,一个干部离任的时候,多少会有点失落感,或者一点怨气。王伟成却说,市长任期到了,理所当然要回归老百姓。
有一幅楹联叫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意思是说,为官者卸任去官之后,老百姓在日常的谈话中对他的评价,往往是最客观、最公正、最真实的。那些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人,理所当然会得到群众的好评和赞扬,为后人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奥斯特夫斯基“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的名言为座右铭,两袖清风,一心为民,在老百姓的心中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相反,有的领导干部,尸位素餐,昏聩无能,当官做老爷,且腐化堕落,在任时人们就盼着他赶快下台,下台时大家额手称庆,鼓掌叫好,甚至放鞭炮“欢送”,其政声之坏、名誉之恶,可想而知。
一个领导在位时得到赞扬不少见,在去职离位后得到赞扬不多见。 前些年媒体报道山东寿光县委老书记王伯祥,离开岗位已经18年,当地干部群众依然如数家珍般地说他在位时给老百姓办的好事,委实令人感叹。 云南省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之所以令人敬佩,在于他始终坚持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在困难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退休后仍然投身绿化荒山,创造出了新的业绩。杨善洲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种树书记”“农民书记”,是因为他视百姓为亲人,宁可自家清贫,也要掏钱为困难群众添置衣物、买种子、买牲口,朴素的行为背后流淌的是大爱的甘泉,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理念。
人民群众是最有力的评判者。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知民情、懂民意、解民难。俗话说:“近山知鸟音,涉水识鱼性。”要坚持深入到百姓中去,串串老百姓的门,听听老百姓的话,吃吃老百姓的饭,与老百姓打成一片,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使之各项决策和工作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倘若足不出户,高高在上,远离群众,何来知民,又怎会懂民、爱民呢?至于那些弄虚作假、中饱私囊和以权谋私的人,老百姓的眼睛更是雪亮的,那炫耀一时的“辉煌政绩”,也最终将在人们的怨声中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