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评论

“一个都不能少”,怎么办更重要

2014-05-11 12:10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新华社记者 李 舒 王思海 随着9月1日新学期开学的临近,北京的海淀等区24所“未经审批、不符合标准”的打工子弟学校计划被关停的消息,愈加受到公众关注。面对分流中出现的“五证门槛&rd

新华社记者 王思海

       随着91新学期开学的临近,北京的海淀等区24所“未经审批、不符合标准”的打工子弟学校计划被关停的消息,愈加受到公众关注。面对分流中出现的“五证门槛”等问题,尽管有关部门承诺不会因此将学生挡在门外,但1.4万余名学生的去向以及由此引发的打工子弟学校存废,更值得有关部门深思和考量。

       记者了解到,为了不让这些孩子失学,北京海淀等区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努力安排相关学校接收愿意在京继续接受教育的随迁子女,同时增加委托办学学校数量。北京市教委承诺,确保愿意在京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但在实际分流中,却出现了部分务工人员很难办齐“五证”、公办学校距离太远等种种困难,导致一些学生入学难。这样的改革,并没有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均的根本性问题。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大城市有限的公办学校无法容纳所有务工人员子女。也正因为如此,北京目前仍有10余万名孩子不得不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不管教育质量如何,但它们在事实上形成了对公办教育的一种补充。

       有人认为,这些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弱,安全隐患多,教育质量差,部分学校还是非法办学,未获教育部门批准,理应予以取缔。然而这些自办学校起码让很多孩子免于失学,保证了最基本的受教育机会。有关部门如果能对这些民办资源加以扶植利用,努力提高其办学水平,不就能达到提升教育水平和保证孩子就学的双重目的,而且还可以避免委托办学的重复浪费。

       在公办教育资源短期内无法增加的情形下,政府完全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对打工子女学校进行升级改造,让他们变成正规军。例如聘用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执教,为学校提供校舍、水电费、课桌椅,一视同仁地对流动儿童进行学费补助等等。这样的改进,恐怕是办学人以及学生家长更希望看到的。

       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因此,如何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办法与途径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确保”的不仅是一张课桌,更是农民工子女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830电)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新华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