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述评之一
摘要: 从首次交会对接看自主创新——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述评之一新华社记者 赵 薇 随着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轨道上完美相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
从首次交会对接看自主创新
——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述评之一
新华社记者 赵 薇
随着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轨道上完美相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神舟到天宫,从出舱活动到交会对接……从1999年那个深秋开始,中国神舟的每一次飞行,都在刷新着一个民族的太空高度。
助推中国人飞天寻梦的力量中,有这样一种动力尤为强大,这,就是自主创新。
这力量让中国航天从白手起家时就占据了高起点。怀揣美好愿景与创造魄力,中国航天人探索出一条一步到位的跨越式新路:跨过美俄从单舱到多舱的40年历程,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
这力量赋予中国航天“中国特色”。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说,神舟飞船一船多用,正是中国航天“少花钱、多办事、高效率”特质的体现——国外将轨道舱弃用,而中国将其留轨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
“作用相当于一颗应用卫星。”张柏楠说,中国人的多思创新,为科学实验获得了额外的空间应用效益。
如今,这力量引领飞天步伐走得更远——“N+
一个目标飞行器可支持多次交会对接,还可同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既完成现有任务,又兼顾未来发展和效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与美、苏/俄早期交会对接试验相比,这一方式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
从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的“三垂一远”发射模式,到国际先进的、基于IP技术的“永远在线的航天测控网”;从火箭控制系统采用更加精准的迭代制导手段,到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交会对接机构;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到瞄准国际前沿的空间科学实验……一路发展,一路突破,一路创新。中国人的智慧,如璀璨星斗在巡天之旅上闪光。
正是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的艰辛探索,正是这一系列中国创造的新技术、新创造、新突破,一步步把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变为现实。
正是凭着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中国在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两年之后,又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而今,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迈向空间站的步伐,愈加坚定、成熟。
也正是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的光辉实践,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创造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毋庸置疑,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必将推动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带动和促进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批又一批的航天人才,在载人工程的摇篮中锻炼、成长。北京飞控中心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科技干部中,95%是硕士、博士毕业生,平均年龄仅33岁;而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承担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科研团队中,“80后”占了很大比例……我们相信,越发年轻的航天人队伍,将更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有了创新,才有载人航天,才有绕月探月,才有交会对接,才有深空探测……可以预见,随着交会对接的成功,广袤的太空将会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可以相信,中国人的自主创新精神,将引领中国航天飞得更高、更远。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新华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