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权力之源
摘要: □ 胡殿文“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杨正超,从1999年5月担任汝南县纪委书记,到后来任驻马店市纪委副书记、周口市纪委书记,已经在纪检岗位工作了12年。对贪官,嫉恶如仇;待百姓,侠骨
□ 胡殿文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杨正超,从1999年5月担任汝南县纪委书记,到后来任驻马店市纪委副书记、周口市纪委书记,已经在纪检岗位工作了12年。对贪官,嫉恶如仇;待百姓,侠骨柔情。腐败分子把他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群众却称他为“铁面青天”。有人说,杨正超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掀起廉政风暴。杨正超之所以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源于他常思权力之源,有一种正确的权力观。这种权力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民掌权,为民谋利。杨正超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是: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党的忠诚卫士,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他说,我生在贫苦家庭,长在偏僻农村,自身就是百姓。也许在别人眼里我是个官,手里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这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想问题办事情,要从群众的愿望出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正因为如此,从当乡农技站技术员那一天起,他就自觉地为群众办事。无论何时,老百姓找他修农机,他都能招之即来,风雨无阻,毫无怨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换来的是老百姓对自己的敬重;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雪,得到的是群众的称赞。随着职务的升迁,他为民服务的权力观也在升华,那就是甘当公仆,忠实履职,时刻体现群众利益,用好为民之权。
权为民予,刃有双面。正确使用,可以谋利于民、谋富于国;反之,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民之难,即是党之忧。”杨正超经常这么说。要把职位作为服务人民的实践平台,把实绩作为回报人民的根本方式,把奉献作为为官做人的基本准则,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领导干部就要像杨正超那样,把权力当做责任,把“做官”作为更好地“做事”的途径,用官位来推动事业发展、实现共产党人的理想。无论“做官”还是“做事”,都要摒弃当官“做老爷”的傲气,不能把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权力行使过程中,要始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真正把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上。
自警自励,一日三省。杨正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做多大的“官”,都要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他时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身后留什么?并用这三个问题来净化自己的灵魂,指导自己的言行,警示自己的作为。他说,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就要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有的干部忘记了权力之源,凌驾于群众之上,这就是忘了本。虽然他们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红火一时,但因为干的是违背群众利益的事,甚至贪赃枉法、腐化堕落,政治上已经背叛了人民,最终必将为群众所唾弃。
当官常思民之苦,办事求其心所安。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就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主题歌中唱到:“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一生奔波你坦诚不渝,经历了多少凄风苦雨;拍案而起你整肃纲纪,你的愤怒惊动天地。”能不能秉公用权,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真正树立正确权力观的试金石,也是能否执政为民、反腐倡廉的关键所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关键是要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要过好这“三关”,就必须常思权力之源,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对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比照一代廉吏于成龙和我们身边的杨正超,想一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权力、审慎使用权力。常思权力之源,树牢为民掌权、为民谋利的理念是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