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评论

培养道德自觉还需制度助推

2014-05-11 12:14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 李丹丹近日,深圳市法制办发布《深圳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助人行为社会鼓励制度、助人行为免责制度、助人者受帮助制度等,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此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应当说,

 

李丹丹

近日,深圳市法制办发布《深圳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助人行为社会鼓励制度、助人行为免责制度、助人者受帮助制度等,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此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应当说,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好心人免责”,让“好人能够有好报”,为救助者规避可能遭受的法律风险,免除善良救助者的后顾之忧,进而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制定此条例的目的所在。千百年来,见义勇为、守望相助、助人为乐、尊老爱幼一直作为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所推崇和恪守的道德准则,被人们所认同、传承和发扬。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认同开始日趋多元化,再加之法律层面规定的欠缺,一些做好事反被诬陷和讹诈的事件极大地冲击着人们内心的道德底线。风险的考量暴露信任的危机,也让不少人对救助他人产生了恐惧心理。在人们为国人的道德滑坡和道德荒漠化而焦虑时,当“路上见到有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这个简单的问题反而变得日渐复杂起来时,也就很有必要完善司法保障,借助制度保障匡扶社会道德,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进行呵护和弘扬,使民众在遵循道德规范方面有正确的判断,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坚守善良的内心,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道德是一个文明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公民的社会操守和职业规范。只有对救助他人者进行褒奖和宣传,从法律、制度、道德、社会层面构建有利于救助他人的大环境,才能更好地坚定人们执著向善的信念,形成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气,培养人们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让社会公德成为人人自觉遵守的社会规范。从这一意义上说,深圳市率先启动救助行为保护法规的立法,无疑值得关注和期待。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