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不是评出来的
摘要: □ 王 琦 在北京,沿用半个多世纪的“五好家庭”称谓,已经悄然更名为“和谐家庭”。由此衍生而出的“和谐家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引起了社会关注,特别是“家有藏书
□ 王 琦
在北京,沿用半个多世纪的“五好家庭”称谓,已经悄然更名为“和谐家庭”。由此衍生而出的“和谐家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引起了社会关注,特别是“家有藏书量300册以上”,“经常有旅游、聚餐、购物”等标准,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幸福,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将“五好家庭”更名为“和谐家庭”,着实体现了与时俱进。不过,这项评选本身却显得不那么“和谐”。
网络上,网友对这套“和谐家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颇具微词。有的提出常旅游、购物、上网等标准,剥夺了穷人家庭的评选资格;有的批评家庭人均每月用水量不超过8吨,是在变相鼓励浪费;还有的质疑新标准有没有征求市民意见,是不是所谓的专家学者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
对此,北京市妇联表示,“和谐家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将通过网上大讨论,进一步修订完善。不过,修订完善后的标准,能否更有公信力,被更多的人认同呢?前景并不容乐观。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只是,这种幸福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人觉得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基石,但在某些单亲家庭,照样可以演绎出人间大爱的温情故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作为外人,我们仅仅凭借上网、旅游、购物等外在指标,来判断一个家庭的内在环境是不是和谐,这未免太过绝对和草率。
“五好家庭”评选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过,时代不同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今天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真正的“和谐家庭”绝不是评出来的。有关部门与其费力不讨好地坚持搞“和谐家庭”评选,倒不如营造好外部环境,以实际行动倡导终身学习、志愿服务、待人和睦等理念,促进家庭和谐。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