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廉鄙贪 取信于民
摘要: 胡殿文当前,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是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政为民要彰显公平正义。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
胡殿文
当前,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是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政为民要彰显公平正义。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千方百计增进广大人民的幸福感。
廉洁与腐败,既是一种从政行为,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表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文化氛围是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社会环境。如果整个社会都对腐败疾恶如仇,有“人人得而诛之”的心态,腐败就不可怕,终有根除的一天;如果腐败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见腐不怪,根除腐败就只能是镜花水月。防治腐败,必须着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崇廉鄙贪的文化氛围。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创新,是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党全社会的过程,必须坚持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原则,使廉政文化延伸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不断扩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
廉政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教育、改造的过程。这既需要自身的学习、修养,也需要外力的推动、帮助。把廉政文化教育同廉政制度建设、廉政监督结合起来,努力使被教育者不能贪、不敢贪;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要自身廉洁,才有资格成为廉政文化的倡导者、教育者;社会舆论要积极介入廉政文化建设,宣扬廉政者,鞭挞腐败者。有了正确的评价,就有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
《国语》有云:贪者,怨之本也,厚贪则怨生。足寒伤心,人怨伤国。贪婪是自由的桎梏,廉洁是自由的明灯。劝君为官一身清,留得身后政声明。临大事而不惧,守大节而不可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当前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民怨之所积、党国之溃疡。而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公,最容易激起群众义愤,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不根除腐败,党和国家也将会失信于万民,党员干部将受千夫之所指。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七一”讲话中振聋发聩的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因此,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措施与效果,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基础,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必须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反腐倡廉。
“奢与贪为伴,欲与色相随,腐与败并驱”,这是自古以来贪官污吏的一个共同特征,他们的丑恶行径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误导了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严重抹黑了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严重消耗着政府来之不易的公信力。 “以反腐倡廉取信于民”抓住了消除民怨化解民恨的牛鼻子,走对了重塑政府公信力的好路子,是正本清源、取信于民的最佳方法。通过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来打击贪污腐败现象,让贪官污吏无处遁身,从而塑打造一尘不染、一身正气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增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赢得民心、树立威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国强。兴党治吏信天下,廉政勤政是关键;惩防并举出成果,标本兼治构和谐。只有用“刮骨疗伤”的决心和勇气来打击腐败、常抓不懈,才能根治腐败、取信于民。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