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的力量有多大
摘要: 新华社记者 李代祥备受关注的浙江永康“吃空饷”调查正如剥笋一般一层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尽管这一事件远未到落下帷幕的时候,但整个事件的进展,让社会见证了一种力量:公开,能够突破种种
新华社记者 李代祥
备受关注的浙江永康“吃空饷”调查正如剥笋一般一层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尽管这一事件远未到落下帷幕的时候,但整个事件的进展,让社会见证了一种力量:公开,能够突破种种讳莫如深、玄机重重的暗流,也能够有效化解公众的疑虑。
人们清楚地注意到,针对“在编不在岗”问题,浙江永康有关方面从一开始就走出了“公开”这步好棋。从直接公示出190余人在编不在岗,到引起社会监督举报“漏网之鱼”,再到纪委等部门进行核查,整个过程始终保持公开透明。这不仅有助于相关部门查清真相,也让公众参与当中,了解了“在编不在岗”并非就是简单的“吃空饷”,还了相关部门、部分人员清白,更有效地建立起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公开是建立互信的开端。正因如此,中央领导明白宣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表明了党和国家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环境的鲜明态度。
阳光下万物健康生长,而阴暗处往往霉变滋生。山西的“传奇”女县长提拔也好,湖南湘潭的“90后”女强人事件也罢,以及频频曝出的“萝卜招聘”、“猫腻采购”,遮遮掩掩的背后,掩藏的往往都是各色“暗箱”和“玄机”,必然招致社会公众的强烈质疑,对政府公信和社会诚信造成严重损伤。
权力运行需要公开,社会公众呼唤公开。人们要求的,是真正看得懂、够得着的真公开,而不是走过场、有名无实的假公开。公开的两端,牵着公众沉甸甸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牵着政府和官员对民众的态度、对权力的敬畏。还有多少权力的运行和部门领域的信息等待逐步公开,人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