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苹果”牵着孩子走
摘要: 商德柯“闺女,香蕉用英语怎么说?”“banana!”“苹果呢?”“iPhone!”“那大苹果呢?”“iPad!”……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段子
商德柯
“闺女,香蕉用英语怎么说?”“banana!”“苹果呢?”“iPhone!”“那大苹果呢?”“iPad!”……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段子,近半个月已在新浪微博被转发两万多次。
正如电视之于“70后”、游戏机之于“80后”、网络之于“90后”,“00后”则把风靡成人世界的“苹果”、iPad当玩具,我们身边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苹果宝宝”、“iPad宝宝”。
有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家长认为“玩游戏寓教于乐,开发智力,能让孩子越玩越聪明”,所以默许孩子玩iPhone、iPad。更有一些家长自己就是“苹果控”,他们甚至把iPad当做教学工具、益智工具陪孩子玩,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堪忧。
不可否认,把家庭教育“搬”进iPad屏幕,希望以图文并茂的动感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其本意是好的。但我们千万别忘了,孩子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iPad的屏幕较小,对其视力等影响很大。同时网络世界泥沙俱下,我们很难保证孩子不会浏览到一些不宜内容,或者上网成瘾。
前不久,世界知名心理学家、德国成瘾治疗协会会长Werner F.Singer教授指出:“儿童上网时间过长,智力会降低,最终会影响正常的交流。”对于目前的“微博控”、“苹果控”,他指出,不要谈虎色变,但也需要控制度,避免成瘾。
针对两三岁的幼儿就开始沉迷iPad,玩“切水果”、“疯狂的小鸟”,Werner F.Singer表示,过早接触网络游戏世界不可取,过早允许幼儿玩电子游戏,会削弱其对现实世界的兴趣,有存在成瘾的苗头,建议家长6岁前不要让孩子接触。
家庭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情感教育。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为其提供诸如“苹果”之类的高科技物质财富上,而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关心、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比如,多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多与孩子进行亲情互动,多鼓励孩子与伙伴游戏,让孩子们在人和人、人与自然的互动中,不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