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评论

给我一双慧眼,看透标题背后现实

2014-05-11 12:24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摘要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一定是真相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他们唯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就是不断的追求真相并将其诚实的呈现给公众。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使命是忠实的记录,而非绞尽脑汁的创造。以前学习写作文的时

摘要

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一定是真相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他们唯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就是不断的追求真相并将其诚实的呈现给公众。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使命是忠实的记录,而非绞尽脑汁的创造。

以前学习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学会为自己的文章起一个好的标题,这样才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让其产生继续阅读的动力。所以那时每次写作文,我都会绞尽脑汁一定要想出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让老师愿意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于是现在翻看十几年前自己写的那些稚嫩的文字时,总会意外发现很多“惊世骇俗”的标题,一边感慨自己也曾有过如此幼稚的时光一边联想到现如今出现的很多媒体新闻,会有令人恍惚的感觉,仿佛我已经走出当年的孩童幼稚,可某些媒体工作者却越活越抽抽,心智慢慢退化。

小的时候并不知道,为了吸引老师的关注而在标题上极尽夸张、联想之能事的行为,现在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标题党”。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的一小撮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其主要行为简而言之即标题严重夸张,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一开始标题党的主要阵地尚集中在娱乐、八卦等版面,但最近却有愈演愈烈并扩大地盘的趋势,已经很明显的侵入了严肃新闻报道领域。

如今在许多网站上,不论是原创的报道还是转载的纸媒新闻,其标题真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其目的无非就是想在竞争激烈的从业环境中多争得一些点击率和关注度,提高流量以便卖更多的广告增加自身效益。至于受众会不会仔细阅读文章内容、阅读后的评价如何,则已无所谓了,因为从读者被标题“惊吓”到的那一刻开始,炮制这条标题的人就已经在偷着乐了。

必须承认,这是媒体的悲哀,也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耻辱。就连那些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新闻传播学训练的人都知道新闻的命根是真实,却还是有人为了追求其他的利益不惜舍弃命根,自我阉割,成为一个真正的太监。他们对此常常用所拟的标题都是从原文内容总结提炼出来、并没有任何加工和篡改来进行辩解,我们暂且不说是否真的没有加工和篡改,就只看从原文总结提炼的说法。我们都知道,一句同样的话,不同的表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又说明了即便是同样的表达,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意味着,对标题哪怕进行细微的改动,都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理解差异,更遑论有意为之。

与层出不穷的“标题党”遥相呼应的,是越来越多的跟帖和评论中,充斥着一片辱骂、抱怨、泄愤、暴力等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景象。这种网络戾气的出现是整个社会浮躁、急功近利、公众缺乏安全感和对现实丧失信心的集中外在表现。因为特别渴望公平,所以当他们看到“萝卜招聘”、“拼爹游戏”等内容的报道时,便无法平静,只能把语言当作暴力的手段发泄心中的不满;因为特别渴望幸福生活,所以当他们看到“高房价”、“黑心医生”等新闻时,就只能通过辱骂抱怨嘲讽的方式表达诉求。所以实际上“标题党”和“戾气帮”是互相给予了对方生存的空间,并联起手来将这股风潮越推越旺,成为媒体的大毒瘤。

“标题党”们为了利益摒弃了真实,“戾气帮”们为了发泄放弃了思考。这恐怕根本就不是新闻传播的初衷所在,而想要解决这两大混迹江湖已久的帮派,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再次被明确。

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一定是真相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他们唯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就是不断的追求真相并将其诚实的呈现给公众。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使命是忠实的记录,而非绞尽脑汁的创造。

而一个合格的读者,应该做到永远不放弃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之间去伪存真,学会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辩论,誓死捍卫他们说话的权利,如同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利。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任。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唐宋古文运动”。它使人们逐渐摒弃华而不实的骈文,转而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实践“文以明道”的理念,对我们今天反对“标题党”和“戾气帮”的努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开始学习写作文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因为坚信标题本就应该“惊世骇俗”,所以对那些用“无题”来做标题的人感到十分不解,随着慢慢长大,我才意识到,一个“无题”所能传达出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境界,绝非一般人所能至,而那些青史留名的文人墨客,也没有谁是靠着大而无当的标题忽悠世人的。

给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如若不然的话,我们的媒体和公众,就只能如走夜路、敲黑门,在盲人摸象般的黑暗中继续迷失下去。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中国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